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鱼类养殖论文--海水鱼论文--大黄鱼论文

饲料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种类对大黄鱼脂肪沉积的影响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引言第17-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9-45页
    1. 前言第19页
    2. 鱼类对脂肪的消化、吸收第19-20页
        2.1 脂肪的消化第19-20页
        2.2 脂肪的吸收第20页
    3. 脂肪在组织间的转运第20-27页
        3.1 脂蛋白的种类和组成第20-23页
            3.1.1 脂蛋白的种类第20-22页
            3.1.2 脂蛋白的组成第22-23页
        3.2 脂肪的转运第23-24页
            3.2.1 外源性脂肪转运第23页
            3.2.2 内源性脂肪转运第23-24页
        3.3 肠道脂肪转运的调控第24-26页
        3.4 肝脏脂肪转运的调控第26-27页
    4. 脂肪酸的转运第27-31页
        4.1 脂肪酸的跨膜转运第27-28页
        4.2 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第28-29页
        4.3 脂肪酸转运的调控第29-31页
    5. 脂类的合成第31-34页
        5.1 肠道第31-33页
        5.2 肝脏第33-34页
    6. 脂肪的分解第34-35页
    7. 展望第35-36页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6-45页
        8.1 研究目的第36页
        8.2 研究意义第36-45页
第二章 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黄鱼生长、血浆生化指标和脂肪沉积影响第45-77页
    1. 引言第45-46页
    2. 材料方法第46-49页
        2.1 饲料制作第46-47页
        2.2 饲养管理第47页
        2.3 样品采集第47页
        2.4 生化分析第47-48页
        2.5 水分和脂肪含量测定第48页
        2.6 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第48页
        2.7 计算和统计方法第48-49页
    3. 实验结果第49-51页
        3.1 生长性能、形体和血浆生化指标第49页
        3.2 脂肪酸组成第49页
        3.3 水分和脂肪含量第49-50页
        3.4 肝脏VLDL组装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第50页
        3.5 脂蛋白脂酶和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第50页
        3.6 脂肪酸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第50页
        3.7 甘油三酯合成和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第50-51页
    4. 讨论第51-57页
    附表和图第57-77页
第三章 饲料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黄鱼生长、血浆生化指标和脂肪沉积的影响第77-108页
    1. 引言第77-7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78-79页
        2.1 饲料配方第78-79页
        2.2 饲养管理第79页
        2.3 样品采集第79页
        2.4 生化分析第79页
        2.5 水分和脂肪含量测定第79页
        2.6 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第79页
        2.7 计算和统计方法第79页
    3. 实验结果第79-82页
        3.1 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第79-80页
        3.2 生化指标第80页
        3.3 脂肪酸组成第80页
        3.4 水分和脂肪含量第80-81页
        3.5 肝脏VLDL组装和TAG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第81页
        3.6 肝脏脂蛋白脂酶、脂蛋白受体和脂肪酸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第81页
        3.7 肌肉基因的表达第81页
        3.8 腹部脂肪组织基因的表达第81-82页
    4. 讨论第82-87页
    附表和图第87-108页
第四章 饲料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对大黄鱼生长、血浆生化指标和脂肪沉积的影响第108-139页
    1. 引言第108-109页
    2. 材料方法第109-110页
        2.1 配方和饲料制作第109页
        2.2 饲养管理第109-110页
        2.3 样品采集第110页
        2.4 生化分析第110页
        2.5 水分和脂肪含量测定第110页
        2.6 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第110页
        2.7 计算和统计方法第110页
    3. 实验结果第110-112页
        3.1 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第110页
        3.2 生化指标第110页
        3.3 脂肪酸组成第110-111页
        3.4 水分和脂肪含量第111页
        3.5 肝脏TAG代谢和VLDL组装相关基因的表达第111-112页
        3.6 肝脏脂蛋白受体和脂肪酸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第112页
        3.7 肌肉基因的表达第112页
        3.8 腹部脂肪组织基因的表达第112页
    4. 讨论第112-117页
    附表和图第117-139页
第五章 不同脂肪酸条件下大黄鱼肝脏基因表达谱分析第139-164页
    1. 引言第139-14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40-141页
        2.1 样品准备第140页
        2.2 RNA提取、质量检测及测序第140页
        2.3 转录组数据分析第140-141页
            2.3.1 测序数据拼接和分析第140-141页
            2.3.2 基因功能注释及分类第141页
        2.4 表达谱数据分析第141页
    3. 实验结果第141-144页
        3.1 转录组分析第141-143页
            3.1.1 测序数据过滤第141页
            3.1.2 转录本拼接第141-142页
            3.1.3 基因注释第142页
            3.1.4 基因GO功能分类第142页
            3.1.5 基因KOG功能分类第142页
            3.1.6 KEGG富集分析第142-143页
        3.2 表达谱分析第143-144页
            3.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第143页
            3.2.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143页
            3.2.3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第143页
            3.2.4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第143-144页
            3.2.5 脂肪酸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第144页
    4. 讨论第144-16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64-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94页
缩略词表第194-196页
致谢第196-198页
个人简历、本研究已发表的文章目录第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RNA深度测序在几种木本植物病毒鉴定中的应用
下一篇: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证候规律及相关代谢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