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铁矿粉低硅烧结技术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烧结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国外烧结发展概况 | 第10页 |
·国内烧结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包钢烧结发展概述 | 第12-16页 |
·包钢烧结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白云鄂博特殊矿的冶炼特点 | 第14-15页 |
·包钢发展低硅烧结技术的意义 | 第15-16页 |
·烧结理论 | 第16-23页 |
·烧结矿的矿物组成 | 第16页 |
·烧结矿的结构 | 第16-17页 |
·烧结矿的矿物组成及结构对其质量的影响 | 第17-20页 |
·烧结新技术 | 第20-22页 |
·低硅烧结发展简述 | 第22-23页 |
·低硅烧结矿的特点 | 第23页 |
·改善低硅烧结矿强度的措施 | 第23-25页 |
·提高烧结矿的碱度 | 第23页 |
·配加适量的MgO | 第23-24页 |
·采用低温烧结技术 | 第24页 |
·增加钢渣的配比 | 第24-25页 |
2 烧结基础特性实验 | 第25-40页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25-27页 |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实验设备 | 第25-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铁矿粉粘结相强度实验 | 第31-32页 |
·铁矿粉铁酸钙生成特性实验 | 第32-37页 |
·优化实验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3 烧结杯实验 | 第40-50页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40页 |
·实验原料 | 第40页 |
·实验设备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Si0_2 含量对烧结矿强度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碱度对烧结矿强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配碳量对烧结矿强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水分含量对烧结矿强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优化实验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