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论文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风险测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6页
        1.2.1 关于企业转型的研究第11-13页
        1.2.2 关于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研究第13-14页
        1.2.3 关于企业服务转型风险的研究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2章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识别第19-31页
    2.1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的定义及特征第19-21页
        2.1.1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的概念第19-20页
        2.1.2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的特征第20-21页
    2.2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的成因分析第21-24页
        2.2.1 企业尝试服务创新易生风险第22页
        2.2.2 客户需求多样化转变带来风险第22-23页
        2.2.3 新技术应用未达预期效果引风险第23-24页
        2.2.4 宏观环境对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阻碍风险第24页
    2.3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的类别第24-28页
        2.3.1 战略风险第24-25页
        2.3.2 技术风险第25页
        2.3.3 财务风险第25-26页
        2.3.4 管理风险第26页
        2.3.5 文化风险第26-27页
        2.3.6 人力资源风险第27-28页
    2.4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第28-31页
        2.4.1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过程第28-29页
        2.4.2 转型过程中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第29-31页
第3章 建立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的评价模型第31-44页
    3.1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第31-32页
        3.1.1 科学性原则第31页
        3.1.2 系统性原则第31页
        3.1.3 定性分析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第31页
        3.1.4 动态完善原则第31-32页
    3.2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的评价指标第32-36页
        3.2.1 总体评价指标体系第32-33页
        3.2.2 各层风险指标设计第33-36页
    3.3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的评价模型第36-44页
        3.3.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构第36-37页
        3.3.2 模糊综合评价赋权第37-41页
        3.3.3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与方法第41-44页
第4章 实例分析——富实集团转型风险评价第44-54页
    4.1 目标制造企业服务转型背景第44页
    4.2 风险计算及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第44-54页
第5章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的控制策略第54-62页
    5.1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风险控制的原则第54-56页
        5.1.1 防范优先原则第54-55页
        5.1.2 差别化原则第55页
        5.1.3 风险与收益匹配原则第55页
        5.1.4 量化原则第55-56页
    5.2 营造利于服务转型的企业文化第56-59页
    5.3 识别服务转型重点风险第59-60页
    5.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第60-6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3页
    6.1 全文总结第62页
    6.2 研究展望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研发人员的风险偏好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心理资本为调节作用
下一篇:面向跌倒检测的多特征融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