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2 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及其衰退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正极材料对存储性能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2 负极材料对存储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 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预测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4 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改善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4.1 促进良好SEI膜形成的添加剂 | 第21-23页 |
1.4.2 改善电解液热稳定性的添加剂 | 第23-24页 |
1.5 论文研究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5.1 论文研究依据 | 第24页 |
1.5.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2.1 实验设计方案 | 第26-27页 |
2.2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7-28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28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2.3.1 LiCoO_2锂离子电池制备 | 第28-29页 |
2.3.2 LiCoO_2锂离子电池存储前充放电测试 | 第29页 |
2.3.3 LiCoO_2锂离子电池存储实验 | 第29页 |
2.3.4 LiCoO_2锂离子电池存储后XPS测试样品制备 | 第29页 |
2.4 实验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2.4.1 电化学性能分析测试 | 第29-30页 |
2.4.2 电极表面分析测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LiCoO_2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及其衰退机理研究 | 第31-47页 |
3.1 LiCoO_2电池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存储性能研究 | 第31-34页 |
3.1.1 电池容量保留率在存储过程中的变化 | 第31-33页 |
3.1.2 电池内阻在存储过程中的变化 | 第33-34页 |
3.1.3 电池倍率性能在存储过程中的变化 | 第34页 |
3.2 LiCoO_2电池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存储性能衰退机理研究 | 第34-42页 |
3.2.1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分析 | 第35-38页 |
3.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8-42页 |
3.3 LiCoO_2电池的存储性能预测分析 | 第42-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添加剂LiBOB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影响研究 | 第47-59页 |
4.1 含LiBOB添加剂电解液与石墨负极和LiCoO_2正极的相容性研究 | 第47-49页 |
4.2 添加剂LiBOB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影响研究 | 第49-53页 |
4.2.1 添加剂LiBOB对电池存储过程中容量保留率影响 | 第49-51页 |
4.2.2 添加剂LiBOB对电池存储过程中内阻影响 | 第51-52页 |
4.2.3 添加剂LiBOB对电池存储过程中倍率性能影响 | 第52-53页 |
4.3 添加剂LiBOB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 第53-58页 |
4.3.1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分析 | 第53-55页 |
4.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5-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添加剂DMAC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影响研究 | 第59-69页 |
5.1 含DMAC添加剂电解液与石墨负极和LiCoO_2正极的相容性研究 | 第59-61页 |
5.2 添加剂DMAC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影响研究 | 第61-64页 |
5.2.1 添加剂DMAC对电池存储过程中容量保留率影响 | 第61-62页 |
5.2.2 添加剂DMAC对电池存储过程中内阻影响 | 第62-63页 |
5.2.3 添加剂DMAC对电池存储过程中倍率性能影响 | 第63-64页 |
5.3 添加剂DMAC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 第64-68页 |
5.3.1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分析 | 第64-66页 |
5.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