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级制度改革研究--基于刑事诉讼视角的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8页 |
一、两个案例的评析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一) 董伟故意杀人案 | 第11-13页 |
(二) 吴保全诽谤政府案 | 第13-16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部分 刑事审级制度概述 | 第18-26页 |
一、刑事审级制度概念和特征 | 第18-20页 |
(一) 刑事审级制度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 刑事审级制度的特征 | 第19-20页 |
二、刑事审级制度的功能 | 第20-22页 |
(一) 保障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 第20-21页 |
(二) 防止权力滥用 | 第21-22页 |
(三) 统一法律适用 | 第22页 |
三、刑事审级制度的价值取向 | 第22-26页 |
(一) 刑事审级制度与司法公正 | 第23-24页 |
(二) 刑事审级制度与司法效率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审级制度比较研究 | 第26-40页 |
一、中国刑事审级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6-28页 |
(一) 清末改革阶段的审级制度 | 第26页 |
(二) 中华民国政府时期的审级制度 | 第26-27页 |
(三) 民主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审级制度 | 第27页 |
(四) 中国大陆当代的审级制度 | 第27-28页 |
二、西方主要法治国家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28-40页 |
(一)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28-32页 |
(二)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32-36页 |
(三) 日本的刑事审级制度 | 第36-40页 |
第三部分 中国审级制度现状考察 | 第40-49页 |
一、四级两审终审制度概述 | 第40-41页 |
(一) 中国现行法院系统 | 第40页 |
(二) 中国现行审级制度 | 第40-41页 |
二、四级两审的主流支持原因 | 第41-42页 |
三、四级两审终审制度的弊端及改革的必要性 | 第42-49页 |
(一) 国情已经改变 | 第42-43页 |
(二) 监督难以实现 | 第43-45页 |
(三) 制度价值被破坏 | 第45-47页 |
(四) 法院职能混淆和行政化严重 | 第47页 |
(五) 正义的要求难以满足 | 第47-49页 |
第四部分 中国刑事审级制度重构的基本设想 | 第49-67页 |
一、中国刑事审级制度重构的理论基础 | 第49-55页 |
(一) 宪政理论 | 第49-51页 |
(二) 程序正义理论 | 第51-55页 |
二、中国刑事审级制度重构的具体建议 | 第55-67页 |
(一) 建立有限的三审终审制度概述 | 第56-60页 |
(二) 三审终审的可操作性及其分析 | 第60-61页 |
(三) 审级制度的相关配套改革 | 第61-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