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我国农村老年贫困问题研究--以安徽省繁昌县赭圻村的实地调查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关于老年贫困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关于老年贫困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关于老年贫困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国内外关于老年贫困的研究现状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设计第15-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3.3 研究框架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9页
第2章 农村老年贫困概念的界定第19-27页
    2.1 贫困第19-22页
        2.1.1 贫困的内涵第19-21页
        2.1.2 贫困的外延第21-22页
    2.2 农村老年贫困第22-23页
    2.3 农村老年贫困的衡量第23-24页
    2.4 农村老年贫困的特征第24-27页
第3章 老年贫困的基本理论以及西方国家老年减贫的基本经验第27-33页
    3.1 老年贫困的基本理论第27-30页
        3.1.1 社会排斥理论第27-28页
        3.1.2 代际传递理论第28-29页
        3.1.3 社会资本理论第29-30页
    3.2 西方国家老年减贫的基本经验第30-33页
        3.2.1 美国老年减贫经验第30-31页
        3.2.2 欧洲国家老年减贫经验第31-33页
第4章 农村老年贫困的现状——以赭圻村为例第33-47页
    4.1 赭圻村的基本情况及老年贫困现状第33-34页
    4.2 经济和社会贫困第34-40页
        4.2.1 收入状况第34-36页
        4.2.2 健康医疗第36-38页
        4.2.3 养老照顾第38-40页
    4.3 精神和文化贫困第40-47页
        4.3.1 婚姻情感第40-42页
        4.3.2 教育文化第42-45页
        4.3.3 精神信仰第45-47页
第5章 农村老年贫困的成因分析第47-57页
    5.1 正式制度安排因素第47-50页
        5.1.1 制度缺位第47-48页
        5.1.2 体制排斥第48-49页
        5.1.3 政策缺陷第49-50页
    5.2 非正式制度安排因素第50-53页
        5.2.1 村庄文化变迁第50-51页
        5.2.2 亲邻联系疏远第51-52页
        5.2.3 家庭支持减弱第52-53页
    5.3 人力资本存量因素第53-57页
        5.3.1 文化资本存量低第54-55页
        5.3.2 社会资本储备少第55-57页
第6章 农村老年贫困的减贫对策第57-63页
    6.1 客观视域下的农村老年减贫第57-61页
        6.1.1 输血式减贫——社会救助第57-59页
        6.1.2 造血式减贫——文化与社会资本的提高第59-61页
    6.2 主观视域下的农村老年减贫第61-63页
        6.2.1 家庭——养老观念的增强第61-62页
        6.2.2 个体——自我意识的再醒第62-63页
第7章 主要结论及不足之处第63-65页
    7.1 主要结论第63-64页
    7.2 不足之处及研究方向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研究--大国博弈视角下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大连市樱桃产品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