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双酚A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 第13-17页 |
1.1.1 水体中双酚A的来源及分布情况 | 第14页 |
1.1.2 双酚A的危害 | 第14-15页 |
1.1.3 双酚A的处理方法 | 第15-17页 |
1.2 TiO_2光催化技术 | 第17-21页 |
1.2.1 TiO_2光催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7页 |
1.2.2 TiO_2的光催化机理 | 第17-18页 |
1.2.3 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途径 | 第18-20页 |
1.2.4 提高TiO_2光催化选择性的途径 | 第20-21页 |
1.3 分子印迹技术 | 第21-25页 |
1.3.1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2页 |
1.3.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1.3.3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 第24-25页 |
1.3.4 分子印迹TiO_2型光催化剂的应用 | 第25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4.3 研究方案 | 第26-28页 |
第二章 TiO_2/GR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8-42页 |
2.1 前言 | 第28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2.2.1 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2.2.3 实验目的 | 第29-30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2.2.5 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 第32-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2.3.1 环境扫描电镜(SEM)及比表面积分析(BET)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2.3.2 元素分析(EDS) | 第35页 |
2.3.3 X射线衍射(XRD)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2.3.4 红外光谱(FTIR)结果分析 | 第36页 |
2.3.5 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2.3.6 zeta电位结果分析 | 第38页 |
2.3.7 不同材料对双酚A的吸附、催化效果 | 第38-40页 |
2.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TiO_2/GR分子印迹复合材料对双酚A的吸附效果研究 | 第42-57页 |
3.1 前言 | 第42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3.2.1 仪器和设备 | 第42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3.2.3 实验目的 | 第43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3.3.1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2 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7页 |
3.3.3 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4 溶剂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5 复合材料的选择性吸附效果 | 第49-51页 |
3.4 吸附模型研究 | 第51-55页 |
3.4.1 吸附动力学 | 第51-53页 |
3.4.2 吸附等温线 | 第53-55页 |
3.5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TiO_2/GR分子印迹复合材料对双酚A的催化效果研究 | 第57-66页 |
4.1 前言 | 第57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4.2.1 仪器与设备 | 第57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57页 |
4.2.3 实验目的 | 第57-58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4.3.1 分子印迹材料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59-61页 |
4.3.2 催化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4.3.3 材料的重复利用效果 | 第63-64页 |
4.4 催化机理研究 | 第64页 |
4.5 总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专利目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