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 关于英国棉纺织业崛起的主要理论解释 | 第9-15页 |
1.2.1 自由贸易理论的解释 | 第9-10页 |
1.2.2 强调国家自主性的解释 | 第10-12页 |
1.2.3 国家主导的两种路径:直接干预还是无计划的市场影响 | 第12-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写作思路 | 第15-17页 |
2 早期棉布贸易与英国棉布消费市场的形成 | 第17-23页 |
2.1 欧洲海外扩张及印度棉纺织业早期概况 | 第17-18页 |
2.1.1 欧洲大航海及海外贸易扩张 | 第17页 |
2.1.2 印度棉纺织业早期概况 | 第17-18页 |
2.2 欧洲国家早期经营的亚洲棉布贸易 | 第18-20页 |
2.2.1 武力拓殖、仗剑经商 | 第18-19页 |
2.2.2 亚洲棉纺织品在欧洲的流行 | 第19-20页 |
2.3 亚洲纺织品转口贸易及殖民地棉布市场的开拓 | 第20-23页 |
2.3.1 北大西洋三角贸易 | 第20-23页 |
3 英国对亚洲棉纺织品的禁令 | 第23-31页 |
3.1 英国保护主义的兴起 | 第23-25页 |
3.1.1 英国毛纺织业概况 | 第23页 |
3.1.2 设置关税壁垒 | 第23-24页 |
3.1.3 颁布航海条例 | 第24-25页 |
3.2 对亚洲棉纺织品的贸易及消费禁令 | 第25-28页 |
3.2.1 亚洲棉布对英国纺织业的冲击 | 第25-26页 |
3.2.2 英国于1701年颁布棉布禁令 | 第26页 |
3.2.3 对禁令的反对 | 第26-27页 |
3.2.4 英国于1721年颁布新禁令 | 第27-28页 |
3.3 贸易政策到产业政策的转变 | 第28-30页 |
3.4 对英国颁布棉布禁令的理论解释 | 第30-31页 |
4 英国棉纺织业逐步发展壮大 | 第31-46页 |
4.1 初期的发展 | 第31-33页 |
4.1.1 英国棉纺织业的起步 | 第31页 |
4.1.2 白坯棉布印染加工业 | 第31-32页 |
4.1.3 兰开夏的优势 | 第32页 |
4.1.4 商业繁荣带来工业发展 | 第32页 |
4.1.5 曼彻斯特法案——由混纺粗布到纯棉布的转折点 | 第32-33页 |
4.2 英国棉纺织业生产技术实现突破 | 第33-36页 |
4.2.1 水力纺纱机的发明 | 第33-34页 |
4.2.2 研发融资 | 第34-35页 |
4.2.3 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 | 第35-36页 |
4.3 海外贸易与英国棉纺织业崛起 | 第36-43页 |
4.3.1 英国主导北大西洋三角贸易 | 第36-38页 |
4.3.2 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关键期(1750-1780年) | 第38-40页 |
4.3.3 奴隶贸易的兴盛及其对英国棉纺织业贸易的影响 | 第40-43页 |
4.4 国家对棉纺织业的保护支持 | 第43-44页 |
4.4.1 英国于1774年废除棉布法案 | 第43-44页 |
4.4.2 其他保护支持措施 | 第44页 |
4.5 英国棉纺织业实现技术突破并成功崛起的原因探析 | 第44-46页 |
5 英国棉布出口、主导世界市场 | 第46-57页 |
5.1 原棉进口 | 第46-49页 |
5.1.1 早期的原棉供应 | 第46-47页 |
5.1.2 新的原棉供应地 | 第47-49页 |
5.1.3 英国原棉获取分析 | 第49页 |
5.2 英国棉布出口 | 第49-55页 |
5.2.1 与印度棉布的激烈竞争 | 第50-51页 |
5.2.2 国内市场饱和、开拓海外市场 | 第51-55页 |
5.3 英国棉布占领印度国内市场 | 第55-57页 |
5.3.1 殖民统治下英国棉布对印度棉纺织业的冲击 | 第55-56页 |
5.3.2 印英两国棉纺织业比较优势逆转 | 第56-57页 |
6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