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频识别、视觉和超宽带通信的汽车定位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传统定位技术 | 第11-14页 |
1.2.2 网联汽车定位技术 | 第14-16页 |
1.2.3 横向定位方法 | 第16-17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3.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3.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定位原理 | 第19-28页 |
2.1 定位系统框架 | 第19-21页 |
2.1.1 定位流程 | 第19-20页 |
2.1.2 系统组成与部署 | 第20-21页 |
2.2 横向定位 | 第21-23页 |
2.2.1 射频识别和机器视觉 | 第21页 |
2.2.2 车道判别原理 | 第21-23页 |
2.3 GPS粗略定位 | 第23-25页 |
2.3.1 电子地图 | 第23-24页 |
2.3.2 坐标转换 | 第24-25页 |
2.4 单锚点车-路定位 | 第25-26页 |
2.4.1 超宽带通信 | 第25页 |
2.4.2 单锚点V-I定位算法 | 第25-26页 |
2.5 车-车相对定位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可行性分析 | 第28-43页 |
3.1 定位精度 | 第28-36页 |
3.1.1 误差来源 | 第28-29页 |
3.1.2 V-I定位误差模型 | 第29-32页 |
3.1.3 V-V定位误差模型 | 第32-33页 |
3.1.4 误差计算 | 第33-36页 |
3.2 路侧单元布置方法 | 第36-41页 |
3.3 经济性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样机开发 | 第43-56页 |
4.1 样机开发流程 | 第43-44页 |
4.2 车道判别 | 第44-49页 |
4.2.1 车道线检测 | 第44-46页 |
4.2.2 半自动车道判别 | 第46-48页 |
4.2.3 全自动车道判别 | 第48-49页 |
4.3 完全定位 | 第49-52页 |
4.3.1 V-V/V-I通信 | 第49-50页 |
4.3.2 系统集成与可视化 | 第50-52页 |
4.4 样机实验 | 第52-55页 |
4.4.1 V-I定位试验 | 第52-54页 |
4.4.2 V-V定位试验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定位系统的应用 | 第56-65页 |
5.1 综合碰撞预警系统 | 第56-60页 |
5.1.1 前方碰撞预警 | 第56-57页 |
5.1.2 变道辅助 | 第57-59页 |
5.1.3 功能实现 | 第59-60页 |
5.2 自动快速公交系统 | 第60-64页 |
5.2.1 自动快速公交概述 | 第60-61页 |
5.2.2 自动快速公交系统的构成 | 第61-62页 |
5.2.3 关键过程控制策略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