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0-2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2-33页 |
2.1 流域水资源规划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2.1.1 水资源配置管理研究 | 第22-23页 |
2.1.2 水环境管理研究 | 第23-25页 |
2.1.3 总结 | 第25页 |
2.2 不确定性优化方法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2.2.1 区间参数规划(IPP) | 第25-27页 |
2.2.2 模糊数学规划(FMP) | 第27-28页 |
2.2.3 随机数学规划(SMP) | 第28-29页 |
2.2.4 总结 | 第29页 |
2.3 水资源系统风险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2.3.1 风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2.3.2 风险管理决策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2.3.3 总结 | 第31页 |
2.4 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流域水资源系统分析 | 第33-39页 |
3.1 流域水资源系统 | 第33-34页 |
3.2 流域水资源系统特征辨识 | 第34-37页 |
3.2.1 流域水文过程的非一致性 | 第34页 |
3.2.2 流域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 | 第34-36页 |
3.2.3 流域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 第36-37页 |
3.3 流域水资源系统的风险识别 | 第37-38页 |
3.3.1 流域水资源系统风险 | 第37页 |
3.3.2 水资源规划模型风险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不确定条件水资源配置风险规避模型研究 | 第39-64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39-41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41-46页 |
4.2.1 两阶段随机规划 | 第42-43页 |
4.2.2 基于风险规避的两阶段随机规划 | 第43-45页 |
4.2.3 基于风险规避的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 | 第45-46页 |
4.3 案例研究 | 第46-50页 |
4.3.1 系统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46-48页 |
4.3.2 模型求解 | 第48-49页 |
4.3.3 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50-62页 |
4.4.1 初始分配水量 | 第50-51页 |
4.4.2 缺失水量及配水方案 | 第51-59页 |
4.4.3 α和λ影响分析 | 第59-62页 |
4.5 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随机下方风险水质水量联合调配模型研究 | 第64-91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64-65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65-70页 |
5.2.1 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 | 第66-67页 |
5.2.2 下方风险理论 | 第67页 |
5.2.3 区间两阶段随机下方风险规避模型 | 第67-70页 |
5.3 案例研究 | 第70-79页 |
5.3.1 研究案例概述 | 第70-72页 |
5.3.2 模型构建 | 第72-76页 |
5.3.3 参数说明及数据分析 | 第76-79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79-90页 |
5.4.1 风险波动分析 | 第79-80页 |
5.4.2 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 | 第80-81页 |
5.4.3 断面水质优化控制结果 | 第81-84页 |
5.4.4 系统收益分析 | 第84-90页 |
5.5 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基于随机规划的南四湖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 | 第91-135页 |
6.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91-93页 |
6.1.1 地理概况与自然资源 | 第91-93页 |
6.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93页 |
6.2 南四湖流域水资源系统分析 | 第93-96页 |
6.2.1 旱涝灾害 | 第93-94页 |
6.2.2 水权争端 | 第94-95页 |
6.2.3 水量短缺 | 第95页 |
6.2.4 用水浪费 | 第95-96页 |
6.3 南四湖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96-103页 |
6.3.1 水资源量分析 | 第96-98页 |
6.3.2 水资源需求 | 第98-103页 |
6.4 南四湖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 | 第103-115页 |
6.4.1 模型构建 | 第104-107页 |
6.4.2 模型参数及变量说明 | 第107-109页 |
6.4.3 模型求解过程 | 第109-115页 |
6.5 模型输入数据分析 | 第115-118页 |
6.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18-134页 |
6.6.1 独立水源地水资源配置分析 | 第118-119页 |
6.6.2 公共水源地水资源配置分析 | 第119-130页 |
6.6.3 外调水及回用水配置方案分析 | 第130-131页 |
6.6.4 系统利润-费用分析 | 第131-134页 |
6.7 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7章 南四湖流域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式研究 | 第135-181页 |
7.1 引言 | 第135-136页 |
7.2 南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分析 | 第136-138页 |
7.2.1 水环境现状分析 | 第136-137页 |
7.2.2 污染源分析 | 第137-138页 |
7.3 南四湖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分析 | 第138-140页 |
7.3.1 国家宏观控制标准 | 第138-139页 |
7.3.2 排污总量分析 | 第139-140页 |
7.4 基于不确定风险规避的南四湖流域水量水质调控模型 | 第140-151页 |
7.4.1 模型原理 | 第140页 |
7.4.2 模型构建 | 第140-145页 |
7.4.3 模型求解 | 第145-151页 |
7.5 结果分析 | 第151-180页 |
7.5.1 水资源分配方案 | 第151-164页 |
7.5.2 不同风险水平下配置方案对比 | 第164-168页 |
7.5.3 污染排放分析 | 第168-171页 |
7.5.4 集中处理率及回用率对方案影响分析 | 第171-175页 |
7.5.5 调水水价与回用水利用关系 | 第175-177页 |
7.5.6 区域利润与风险波动关系 | 第177-180页 |
7.6 小结 | 第180-181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1-183页 |
8.1 结论 | 第181-182页 |
8.2 展望 | 第182-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97-19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99-200页 |
致谢 | 第200-202页 |
作者简介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