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国际追赃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2-10页 |
Abstract | 第10-19页 |
导言 | 第24-3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24-27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27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27-3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34-35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 | 第35-37页 |
第一章 反腐败国际追赃法律问题总论 | 第37-70页 |
第一节 腐败与腐败犯罪的界定 | 第37-50页 |
一、腐败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 第38-42页 |
二、腐败犯罪的界定 | 第42-50页 |
第二节 反腐败国际追赃的界定 | 第50-61页 |
一、国际追赃的概念 | 第50-52页 |
二、国际追赃的范围 | 第52-55页 |
三、腐败犯罪所得转移的主要类型 | 第55-61页 |
第三节 反腐败国际追赃之现状与困境 | 第61-70页 |
一、反腐败国际追赃的现状 | 第61-64页 |
二、反腐败国际追赃的困境 | 第64-70页 |
第二章 反腐败国际追赃的刑事途径 | 第70-114页 |
第一节 承认与执行外国罚没裁决 | 第71-89页 |
一、承认与执行外国罚没裁决的条件和程序 | 第71-78页 |
二、国际法对国内罚没裁决制度的协调 | 第78-89页 |
第二节 罚没来自外国的犯罪所得 | 第89-100页 |
一、罚没来自外国犯罪所得刑事管辖权的确立 | 第89-91页 |
二、罚没来自外国犯罪所得的实践 | 第91-98页 |
三、罚没来自外国犯罪所得的司法协助 | 第98-100页 |
第三节 罚没资产的返还与处分 | 第100-114页 |
一、罚没资产的返还制度 | 第100-106页 |
二、罚没资产的分享制度 | 第106-109页 |
三、罚没资产的后续管理 | 第109-114页 |
第三章 反腐败国际追赃的民事途径 | 第114-137页 |
第一节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民事途径 | 第114-121页 |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引入民事途径的法理依据 | 第114-116页 |
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民事途径的内容 | 第116-119页 |
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民事途径在国内法上的适用 | 第119-121页 |
第二节 反腐败国际追赃民事诉讼的种类 | 第121-129页 |
一、信义义务之诉 | 第121-122页 |
二、合同之诉 | 第122-126页 |
三、侵权之诉 | 第126-127页 |
四、物权之诉 | 第127-129页 |
第三节 反腐败国际追赃中以刑事为基础的民事诉讼 | 第129-132页 |
一、独立于刑事诉讼的民事诉讼 | 第130-131页 |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第131-132页 |
第四节 反腐败国际追赃民事诉讼的程序与证据问题 | 第132-137页 |
一、反腐败国际追赃民事诉讼的法院选择 | 第132-133页 |
二、反腐败国际追赃民事诉讼的举证问题 | 第133-134页 |
三、反腐败国际追赃民事诉讼的临时措施 | 第134-137页 |
第四章 反腐败国际追赃的行政合作 | 第137-154页 |
第一节 反腐败国际追赃的金融情报交换 | 第138-146页 |
一、国际金融情报交换网络的设立 | 第138-141页 |
二、国内金融情报机构的设立 | 第141-146页 |
第二节 反腐败国际追赃的非正式协助 | 第146-154页 |
一、非正式协助的主要内容 | 第147-150页 |
二、非正式协助的主要渠道 | 第150-154页 |
第五章 中国反腐败国际追赃制度及其完善 | 第154-182页 |
第一节 中国反腐败国际追赃现状 | 第154-168页 |
一、中国腐败犯罪的特征 | 第154-157页 |
二、中国反腐败国际追赃的法律依据 | 第157-163页 |
三、中国反腐败国际追赃的实践 | 第163-168页 |
第二节 中国反腐败国际追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 第168-182页 |
一、中国反腐败国际追赃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68-174页 |
二、完善中国反腐败国际追赃制度的建议 | 第174-182页 |
结语 | 第182-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21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13-214页 |
后记 | 第214-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