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 (三) 文献述评 | 第13页 |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 (一)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二)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二)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一、产业升级概念与内涵 | 第17页 |
| 二、产业结构理论 | 第17-18页 |
| 三、比较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 四、竞争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 五、全球价值链理论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合肥家电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1-30页 |
| 一、国内四大家电产业集群比较 | 第21-22页 |
| 二、合肥家电产业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 (一)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 第22-23页 |
| (二) 产品品种不断扩张 | 第23-24页 |
| (三) 品牌集聚不断提高 | 第24页 |
| (四) 配套服务不断完善 | 第24-25页 |
| (五) 产业平台不断增多 | 第25页 |
| 三、合肥家电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 (一) 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 | 第25-27页 |
| (二) 企业本地化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第27页 |
| (三) 产品附加值低,家电发展不均衡 | 第27-28页 |
| (四) 本土品牌知名度不高,国际化进程落后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合肥家电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 | 第30-36页 |
| 一、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增长乏力 | 第30-31页 |
| 二、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双重锁定 | 第31-32页 |
| 三、政府间竞争导致的要素资源错配 | 第32-34页 |
| 四、企业根植性差形成的创新投入不高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合肥家电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 第36-47页 |
| 一、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合肥家电产业升级的方向 | 第36-43页 |
| (一) 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 第36-39页 |
| (二) 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的区域价值链构建 | 第39-41页 |
| (三) 区域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 | 第41-43页 |
| 二、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合肥家电产业升级路径选择 | 第43-47页 |
| (一) 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增强资源整合能力 | 第44页 |
| (二) 承接与转出相结合,加大区域合作力度 | 第44-45页 |
| (三)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高价值链控制力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相关政策与建议 | 第47-51页 |
| 一、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结合,推动家电产业承接和转出 | 第47页 |
| 二、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增强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 第47-48页 |
| 三、增强产业配套生产能力,南北城家电集群错位发展 | 第48-49页 |
| 四、加快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发挥市场机制协调作用 | 第49-50页 |
| 五、优化产品结构类型,加快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 第50-51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 二、未来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