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三叶青生物学特性与资源分布 | 第10-11页 |
1.1.1 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1.1.2 资源分布 | 第10-11页 |
1.2 三叶青黄酮类成分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1 三叶青主要成分 | 第11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类黄酮化合物合成及相关酶的研究 | 第11-13页 |
1.3.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 第12页 |
1.3.1.1 PAL活性研究 | 第12页 |
1.3.1.2 PAL基因 | 第12页 |
1.3.2 查尔酮合成酶(CHS) | 第12-13页 |
1.3.2.1 CHS活性研究 | 第12-13页 |
1.3.2.2 CHS基因 | 第13页 |
1.3.3 查尔酮异构酶(CHI) | 第13页 |
1.3.3.1 CHI活性研究 | 第13页 |
1.3.3.2 CHI基因 | 第13页 |
1.4 光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1 光质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1.4.2 不同光质膜内透射光光谱成份的比较 | 第14页 |
1.4.3 不同颜色光质膜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4 光强对植物的影响 | 第15页 |
1.5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5-17页 |
2 不同光质处理的三叶青生理生化研究 | 第17-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1 材料处理 | 第17页 |
2.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17-18页 |
2.1.2.1 试验仪器 | 第17-18页 |
2.1.2.2 试验试剂 | 第18页 |
2.1.3 生长指标测定 | 第18页 |
2.1.3.1 生长量测定 | 第18页 |
2.1.3.2 比叶重的测定 | 第18页 |
2.1.4 还原糖测定 | 第18-19页 |
2.1.4.1 相关试剂配制 | 第18页 |
2.1.4.2 样品处理 | 第18页 |
2.1.4.3 标准曲线绘制 | 第18-19页 |
2.1.4.4 样品测定及含量计算 | 第19页 |
2.1.5 可溶性氨基酸测定 | 第19-20页 |
2.1.5.1 相关试剂配制 | 第19-20页 |
2.1.5.2 样品处理 | 第20页 |
2.1.5.3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0页 |
2.1.5.4 样品测定及含量计算 | 第20页 |
2.1.6 可溶性蛋白质测定 | 第20-21页 |
2.1.6.1 相关试剂配制 | 第21页 |
2.1.6.2 样品处理 | 第21页 |
2.1.6.3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1页 |
2.1.6.4 样品测定及含量计算 | 第21页 |
2.1.7 数据计算与分析 | 第21-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2.2.1 生长性状分析 | 第22-24页 |
2.2.2 可溶性物质含量分析 | 第24-26页 |
2.2.2.1 还原糖测定 | 第24-25页 |
2.2.2.2 可溶性氨基酸测定 | 第25页 |
2.2.3.3 可溶性蛋白质测定 | 第25-26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26-28页 |
2.3.1 三叶青生长特性对不同光质的响应 | 第26页 |
2.3.2 三叶青可溶性物质含量对不同光质的响应 | 第26-27页 |
2.3.2.1 不同光质处理下三叶青叶片还原糖含量比较 | 第26-27页 |
2.3.2.2 不同光质处理下三叶青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 | 第27页 |
2.3.2.3 不同光质处理下三叶青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 | 第27页 |
2.3.3 结论 | 第27-28页 |
3 不同光质对三叶青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8-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3.1.1 材料处理 | 第28页 |
3.1.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3.1.3 叶片光合参数测定 | 第28-29页 |
3.1.4 叶片全天光合参数测定 | 第29页 |
3.1.5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3.2 结果和分析 | 第29-36页 |
3.2.1 光质对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光质对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3 光质处理下G_S、T_r、C_i的变化 | 第31-33页 |
3.2.4 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 第33-34页 |
3.2.5 G_S、T_r、C_i的日变化 | 第34-36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36-40页 |
3.3.1 光质对叶绿素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光质对光响应曲线及响应参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3 光质对G_S、T_r、C_i的影响 | 第38页 |
3.3.4 光质对三叶青全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4 不同光质处理下三叶青总黄酮合成的初步研究 | 第40-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4.1.1 材料处理 | 第40页 |
4.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40-41页 |
4.1.2.1 试验仪器 | 第40页 |
4.1.2.2 试验试剂 | 第40-41页 |
4.1.3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41页 |
4.1.3.1 供试品和标准品的制备 | 第41页 |
4.1.3.2 方法学考察 | 第41页 |
4.1.3.3 样品含量测定 | 第41页 |
4.1.4 三叶青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4.1.4.1 粗酶液制备 | 第41-42页 |
4.1.4.2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 第42页 |
4.1.4.3 查尔酮合成酶(CHS)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测定 | 第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0页 |
4.2.1 总黄酮的测定 | 第42-45页 |
4.2.1.1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2-43页 |
4.2.1.2 稳定性考察 | 第43页 |
4.2.1.3 重复性考察 | 第43-44页 |
4.2.1.4 精密度考察 | 第44页 |
4.2.1.5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 第44-45页 |
4.2.2 三叶青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酶活的测定 | 第45-48页 |
4.2.2.1 PAL活性分析 | 第45-46页 |
4.2.2.2 CHS活性分析 | 第46-47页 |
4.2.2.3 CHI活性分析 | 第47-48页 |
4.2.3 三叶青黄酮与酶活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4.2.3.1 叶片中黄酮含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 | 第48-49页 |
4.2.3.2 块根中黄酮含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 | 第49-50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50-53页 |
4.3.1 不同光质对三叶青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4.3.2 不同时期三叶青黄酮类化合物相关酶活性变化 | 第50-51页 |
4.3.3 相关酶活性和黄酮含量的关系 | 第51页 |
4.3.4 三叶青光合作用和总黄酮含量的关系 | 第51-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