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无锡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视角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第9-12页
        1.2.1 研究内容第9-10页
        1.2.2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2.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2-13页
        1.3.1 可能的创新点第12页
        1.3.2 论文的不足第12-13页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3-2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6页
        2.1.1 产业及产业结构第13-14页
        2.1.2 产业结构变迁第14-15页
        2.1.3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第15页
        2.1.4 经济增长质量第15-16页
    2.2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评价标准第16-17页
        2.2.1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第16-17页
        2.2.2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评价标准第17页
    2.3 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和发展第17-19页
    2.4 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综述第19-21页
        2.4.1 国外研究综述第19-20页
        2.4.2 国内研究综述第20-21页
    2.5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文献综述第21-24页
        2.5.1 国外研究综述第21-22页
        2.5.2 国内研究综述第22-24页
        2.5.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无锡市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状况分析第25-38页
    3.1 无锡市各产业现状分析第25-26页
        3.1.1 无锡市第一产业现状分析第25页
        3.1.2 无锡市第二产业现状分析第25页
        3.1.3 无锡市第三产业现状分析第25-26页
    3.2 无锡市产业结构变迁状况分析第26-29页
        3.2.1 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动分析第26-27页
        3.2.2 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分析第27-29页
    3.3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状况分析第29-31页
        3.3.1 本文选取的产业结构衡量指标第29页
        3.3.2 数据选择与评价结果第29-31页
    3.4 无锡市经济增长质量状况分析第31-37页
        3.4.1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1-34页
        3.4.2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第34页
        3.4.3 评价过程及主要结论第34-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无锡市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研究第38-48页
    4.1 无锡市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的计量分析第38-43页
        4.1.1 模型、方法和数据第38-39页
        4.1.2 时间序列变量的检验第39-41页
        4.1.3 回归分析第41-42页
        4.1.4 误差修正模型第42-43页
        4.1.5 对实证结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第43页
    4.2 无锡市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第43-46页
        4.2.1 基本原理第43-44页
        4.2.2 模型构建第44页
        4.2.3 数据选择与处理第44-45页
        4.2.4 结果分析第45-46页
    4.3 无锡市产业结构对比分析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基于质量型经济发展前提下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第48-52页
    5.1 无锡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48-49页
    5.2 无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第49-50页
    5.3 推进无锡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举措第50-52页
        5.3.1 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第50页
        5.3.2 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第50-51页
        5.3.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第51页
        5.3.4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第51-52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第52-54页
    6.1 研究结论第52-53页
    6.2 研究展望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A第58-60页
附录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外电力市场监管环境及投资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ELES模型与统计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