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0.3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0.3.1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相关理论 | 第13-17页 |
1.1 内部控制理论 | 第13-15页 |
1.1.1 内部控制定义 | 第13页 |
1.1.2 内部控制五要素 | 第13-14页 |
1.1.3 内部控制过程理论 | 第14-15页 |
1.2 采购与付款循环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1.2.1 采购与付款循环概念界定 | 第15页 |
1.2.2 采购与付款循环风险分类 | 第15-16页 |
1.2.3 采购与付款循环关键控制点 | 第16-17页 |
2. HKA公司概况及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17-26页 |
2.1 HKA公司概况 | 第17页 |
2.2 HKA公司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现状 | 第17页 |
2.3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缺陷 | 第17-19页 |
2.3.1 流程设计过于复杂导致内部制约相对薄弱 | 第18-19页 |
2.3.2 风险评估流程滞后于采购计划流程 | 第19页 |
2.3.3 监督反馈流程形同虚设 | 第19页 |
2.4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效果不佳 | 第19-20页 |
2.4.1 管理层的理念得不到员工有效执行 | 第19页 |
2.4.2 岗位设置无法避免员工联合舞弊现象 | 第19-20页 |
2.4.3 公司整体风险意识淡薄 | 第20页 |
2.5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存在漏洞 | 第20-26页 |
2.5.1 采购预算管理缺失 | 第20页 |
2.5.2 请购制度缺口 | 第20-21页 |
2.5.3 供应商选择及管理不善 | 第21-22页 |
2.5.4 合同审批机制不健全及执行不力 | 第22-24页 |
2.5.5 入库验收环节未建立退货业务流程 | 第24-25页 |
2.5.6 现金支付环节缺乏风险管理 | 第25-26页 |
3. HKA公司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 第26-30页 |
3.1 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 | 第26页 |
3.1.1 管理层未给予足够重视 | 第26页 |
3.1.2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执行力度不强 | 第26页 |
3.1.3 缺乏风险观念及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 | 第26页 |
3.2 未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控制 | 第26-29页 |
3.2.1 预算编制及考核控制不足 | 第27页 |
3.2.2 请购及审批权限模糊 | 第27页 |
3.2.3 供应商确定及评估制度不健全 | 第27-28页 |
3.2.4 合同审批及监督履行控制失效 | 第28页 |
3.2.5 入库验收环节控制缺失 | 第28页 |
3.2.6 支付审核及事后调查控制体系不完善 | 第28-29页 |
3.3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 第29-30页 |
3.3.1 未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作用 | 第29页 |
3.3.2 外部监督未结合企业实际作出客观评估 | 第29-30页 |
4. HKA公司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改进与完善 | 第30-43页 |
4.1 完善采购与付款循环流程设计 | 第30页 |
4.2 提高采购与付款循环实际执行有效性 | 第30页 |
4.3 采购与付款环节关键控制点的具体改进 | 第30-42页 |
4.3.1 完善采购预算管理制度 | 第30-33页 |
4.3.2 优化采购申请的提出和审核 | 第33-36页 |
4.3.3 完善供应商评审制度 | 第36-38页 |
4.3.4 建立健全采购合同规范制度 | 第38-40页 |
4.3.5 加强入库验收控制 | 第40-42页 |
4.3.6 降低现金支付风险 | 第42页 |
4.4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 第42-43页 |
4.4.1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评价作用 | 第42页 |
4.4.2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报告纠正机制 | 第42页 |
4.4.3 通过外部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及监督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