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立体图像质量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进展与现状第10-12页
        1.2.1 基于 2D 图像评价方法的立体图像评价第11页
        1.2.2 基于 2D 评价方法融合 3D 信息的立体图像评价第11-12页
        1.2.3 基于 3D 分析的立体的质量评价第12页
    1.3 立体图像质量评价第12-15页
        1.3.1 图像的主观质量评价第13-14页
        1.3.2 图像的客观质量评价第14-15页
    1.4 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第15-16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6-18页
第2章 人类视觉系统的研究第18-26页
    2.1 人类视觉系统概述第18-20页
    2.2 人眼基本视觉特性第20-21页
        2.2.1 色彩空间第20页
        2.2.2 多通道特性第20页
        2.2.3 亮度自适应第20页
        2.2.4 对比度敏感度函数第20-21页
        2.2.5 视觉掩盖效应第21页
    2.3 立体视觉的形成过程第21-25页
        2.3.1 立体视觉系统的生理特性第22-24页
        2.3.2 立体视觉系统的心理特性第24-25页
        2.3.3 立体视觉生理特性与心理特性的关系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立体图像中单个视图的质量评价第26-42页
    3.1 图像客观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第26-32页
        3.1.1 传统的客观质量评价第26页
        3.1.2 单通道模型第26-27页
        3.1.3 多通道模型第27页
        3.1.4 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图像质量评价第27-28页
        3.1.5 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28-29页
        3.1.6 基于图像统计特性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第29-31页
        3.1.7 基于视觉注意的图像质量评价第31-32页
    3.2 基于视觉重要性模型的评价方法框架第32-33页
    3.3 JND 模型第33-35页
    3.4 视觉重要性模型第35-38页
        3.4.1 显著性模型第36-37页
        3.4.2 劣质图像模型第37页
        3.4.3 视觉重要模型第37-38页
    3.5 视觉重要性模型的单视图像质量评价第38-39页
    3.6 基于视觉重要性模型的单视质量评价的实验结果第39-40页
    3.7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立体图像客观质量评价第42-54页
    4.1 立体图像库第42-46页
        4.1.1 立体图像显示第42-43页
        4.1.2 立体图像库建立的图像对来源及处理第43-45页
        4.1.3 立体图像的主观评价第45-46页
    4.2 立体图像客观质量评价第46-50页
        4.2.1 图像质量评价第48-49页
        4.2.2 立体感评价第49-50页
    4.3 实验的方法与结果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社会媒体的社交圈识别研究
下一篇:基于BIRIS-SSP的车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