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水质论文

城市小区二次供水水质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概述第10页
    1.2 水源污染问题第10-12页
    1.3 国内外二次供水管网水质现状第12-14页
    1.4 影响给水管网生物生长的因素第14-15页
        1.4.1 环境条件影响第14页
        1.4.2 水体营养物质的影响第14页
        1.4.3 余氯的影响第14-15页
        1.4.4 腐蚀影响第15页
        1.4.5 沉积物的影响第15页
    1.5 水质模型研究第15-16页
        1.5.1 余氯衰减水质模型第15页
        1.5.2 消毒副产物模型第15-16页
    1.6 课题来源第16-17页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8 论文研究步骤第17-18页
第2章 实验条件及常规水质分析第18-34页
    2.1 试验区域的选择第18-20页
        2.1.1 试验小区选择第18-19页
        2.1.2 监测点管段基本信息第19页
        2.1.3 水样监测点位置的选择原则第19-20页
    2.2 试验中选择的监测指标第20页
    2.3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第20-22页
        2.3.1 采样计划第20页
        2.3.2 采样容器选择第20-21页
        2.3.3 采样方法第21页
        2.3.4 水样保存第21页
        2.3.5 分析试剂清单第21-22页
        2.3.6 水质分析方法第22页
        2.3.7 水质评价标准第22页
    2.4 管网水质指标监测数据第22-33页
        2.4.1 监测点温度变化规律第23页
        2.4.2 监测点PH变化规律第23-25页
        2.4.3 监测点浊度变化规律第25-27页
        2.4.4 监测点余氯变化规律第27-29页
        2.4.5 监测点铁变化规律第29-30页
        2.4.6 监测点TOC变化规律第30-32页
        2.4.7 监测点BDOC变化规律第32-33页
    2.5 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小区二次供水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第34-46页
    3.1 统计分析的意义第34页
        3.1.1 统计分析概述第34页
        3.1.2 统计分析在环境工程领域应用第34页
        3.1.3 统计软件的发展第34页
    3.2 相关性分析模型基本原理第34-36页
    3.3 相关性分析的计算步骤第36-37页
    3.4 相关性分析模型应用第37-42页
    3.5 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42-45页
        3.5.1 BDOC和浊度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3.5.2 BDOC和管网水中铁浓度相关性分析第43-44页
        3.5.3 BDOC和管网水中余氯相关性分析第44-45页
    3.6 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小区生物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第46-60页
    4.1 引言第46-48页
        4.1.1 预测模型的必要性第46页
        4.1.2 数学模型的选取要求第46-47页
        4.1.3 预测模型的选取第47-48页
    4.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分析第48-51页
        4.2.1 多元线性回归参数估计第48-50页
        4.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第50-51页
    4.3 BDOC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建立第51页
    4.4 BDOC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校正第51-52页
    4.5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基本理论第52-57页
        4.5.1 基本BP算法基本理论第52-54页
        4.5.2 基本BP算法训练流程第54-57页
    4.6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样本测试第57-59页
    4.7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校正第59页
    4.8 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小区水质评价预警系统开发第60-67页
    5.1 系统开发意义第60页
    5.2 预警机制第60页
    5.3 系统开发需要的条件第60-63页
    5.4 水质模糊评价模型建立第63-64页
    5.5 设计方案第64-65页
    5.6 界面开发第65页
    5.7 数据库系统建立第65-66页
    5.8 水质评价结果输出第66页
    5.9 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改善小区二次供水水质措施第67-73页
    6.1 二次供水管网系统设施改造第67-68页
        6.1.1 管道改造第67页
        6.1.2 屋顶水箱改造第67-68页
    6.2 供水方式的改造第68-70页
        6.2.1 改造为变频泵供水第68-69页
        6.2.2 改造为气压供水第69页
        6.2.3 改造水箱和水泵联合供水传统方式第69-70页
    6.3 水箱和水池的结构布局合理第70页
    6.4 增加二次消毒措施第70页
    6.5 预警技术第70-72页
    6.6 管理上控制对策第72页
    6.7 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叠压供水节能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