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重金属废水污染的现状 | 第11-12页 |
| 1.2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2-15页 |
| 1.2.1 氧化和还原法 | 第13页 |
| 1.2.2 吸附法 | 第13页 |
| 1.2.3 化学沉淀法 | 第13-14页 |
| 1.2.4 电化学法 | 第14-15页 |
| 1.2.5 离子交换法 | 第15页 |
| 1.2.6 膜分离法 | 第15页 |
| 1.3 正渗透膜 | 第15-21页 |
| 1.3.1 正渗透膜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1.3.2 正渗透原理 | 第17-20页 |
| 1.3.3 正渗透去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 1.3.4 水滑石 | 第20-21页 |
| 1.4 正渗透膜的浓差极化现象 | 第21-22页 |
| 1.4.1 外浓差极化(External CP,ECP) | 第21页 |
| 1.4.2 内浓差极化ICP | 第21-22页 |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5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1.5.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23-25页 |
| 第2章 正渗透杂化膜PA/EHT-PSF的性能表征及正渗透效应 | 第25-55页 |
| 2.1 实验部分 | 第25-36页 |
|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27页 |
| 2.1.2 正渗透膜的制备 | 第27-30页 |
| 2.1.3 表征方法 | 第30页 |
| 2.1.4 正渗透性能 | 第30-35页 |
| 2.1.5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6-52页 |
| 2.2.1 正渗透杂化膜PA/EHT-PSF的性能表征 | 第36-38页 |
| 2.2.2 挥发时间对正渗透性能的影响及表征 | 第38-40页 |
| 2.2.3 凝胶浴温度对正渗透性能的影响及表征 | 第40-43页 |
| 2.2.4 基膜厚度对正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 2.2.5 MPD浓度对正渗透性能的影响及表征 | 第44-47页 |
| 2.2.6 TMC浓度对正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2.2.7 LDH添加量对正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2.2.8 汲取液浓度及种类对正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第3章 正渗透杂化膜PA/PSF-EHT脱除水中Cr(Ⅵ)、Pb~(2+)、Cd~(2+)性能 | 第55-81页 |
| 3.1 实验部分 | 第55-60页 |
| 3.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5-57页 |
| 3.1.2 正渗透膜的制备 | 第57页 |
| 3.1.3 正渗透性能 | 第57页 |
| 3.1.4 分析方法 | 第57-59页 |
| 3.1.5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60-78页 |
| 3.2.1 原料液pH值对脱除水中Cr(Ⅵ)、Pb~(2+)、Cd~(2+)性能的影响 | 第60-63页 |
| 3.2.2 原料液浓度对脱除水中Cr(Ⅵ)、Pb~(2+)、Cd~(2+)性能的影响 | 第63-66页 |
| 3.2.3 汲取液浓度对脱除水中Cr(Ⅵ)、Pb~(2+)、Cd~(2+)性能的影响 | 第66-69页 |
| 3.2.4 汲取液流速对脱除水中Cr(Ⅵ)、Pb~(2+)、Cd~(2+)性能的影响 | 第69-72页 |
| 3.2.5 原料液流速对脱除水中Cr(Ⅵ)、Pb~(2+)、Cd~(2+)性能的影响 | 第72-75页 |
| 3.2.6 膜方位对脱除水中Cr(Ⅵ)、Pb~(2+)、Cd~(2+)性能的影响 | 第75-7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81-83页 |
| 第5章 创新点与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89-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