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南开发区水驱后期层系井网重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9-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油藏概况及开发特点 | 第12-15页 |
2.1 地质概况 | 第12-13页 |
2.1.1 构造特征 | 第12页 |
2.1.2 储层物性 | 第12-13页 |
2.2 开发历程 | 第13-14页 |
2.3 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地质认识及三维模型建立 | 第15-35页 |
3.1 重构地层架构 | 第15-16页 |
3.1.1 单砂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 第15页 |
3.1.2 骨架剖面三维闭合对比 | 第15页 |
3.1.3 井震结合单砂层对比 | 第15-16页 |
3.2 重建构造模型 | 第16-17页 |
3.2.1 断层及层位解释方法 | 第16页 |
3.2.2 构造特征分析及变化情况 | 第16页 |
3.2.3 断块构造 | 第16-17页 |
3.3 重建储层模型 | 第17-19页 |
3.4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 第19-35页 |
3.4.1 储层地质建模理论与方法 | 第19-29页 |
3.4.2 地质建模技术路线及数据准备 | 第29-30页 |
3.4.3 构造模型建立 | 第30-31页 |
3.4.4 物性参数模拟 | 第31-33页 |
3.4.5 数模网格设计及粗化输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水驱后期层系重组优化研究 | 第35-51页 |
4.1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 第35-38页 |
4.2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分析 | 第38-44页 |
4.2.1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 第38-40页 |
4.2.2 剩余油分布特征 | 第40-42页 |
4.2.3 剩余油潜力分析 | 第42-44页 |
4.3 重建井网重组层系关键技术研究 | 第44-47页 |
4.3.1 层系划分原则 | 第44-45页 |
4.3.2 独立开发层系剩余资源量论证 | 第45-46页 |
4.3.3 层系划分技术研究 | 第46页 |
4.3.4 重建井网技术研究 | 第46-47页 |
4.4 高含水阶段层系重组方案 | 第47-51页 |
4.4.1 层系重组基本原则 | 第47页 |
4.4.2 独立层系技术界限研究 | 第47-48页 |
4.4.3 层系方案优化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