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写词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1.1 类受体激酶的研究进展 | 第9-21页 |
1.1.1 类受体激酶的发现 | 第9页 |
1.1.2 类受体激酶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模式 | 第9-10页 |
1.1.3 拟南芥类受体激酶功能研究进展 | 第10-20页 |
1.1.4 拟南芥类受体激酶的表达模式与功能的关系 | 第20-21页 |
1.2 拟南芥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1.2.1 拟南芥胚胎发育的形态过程 | 第21-22页 |
1.2.2 参与胚胎发生的相关RLKs | 第22-25页 |
1.2.3 胚胎发育中的标志基因 | 第25-26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拟南芥类受体激酶RLK301-RLK439在胚胎中的表达模式分析以及RLK301、RLK302、RLK303生物学功能初步探究 | 第28-61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8-41页 |
2.1.1 材料 | 第28-34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4-41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41-61页 |
2.2.1 拟南芥类受体激酶RLK301—RLK439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1-51页 |
2.2.1.1 拟南芥RLK301—RLK439基因启动子序列 | 第41-42页 |
2.2.1.2 RLK301—RLK439在果荚和种子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 | 第42-43页 |
2.2.1.3 RLK301—RLK439在胚胎中的表达模式 | 第43-47页 |
2.2.1.47 个亚家族的表达图谱 | 第47-51页 |
2.2.2 RLK301/302/303生物学功能初步探究 | 第51-61页 |
2.2.2.1 RLK301/302/303系统进化分析 | 第51-52页 |
2.2.2.2 RLK301、RLK 302、RLK 303 在幼苗,胚珠,胚胎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52-56页 |
2.2.2.3 RLK301、RLK 302、RLK 303 能够与SERKs在体外相互作用 | 第56-58页 |
2.2.2.4 rlk301/302/303 多重突变体的构建 | 第58-61页 |
第三章 对一个影响雌雄配子体发育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 第61-70页 |
3.1 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61页 |
3.1.1 材料 | 第6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3.2 结果 | 第61-70页 |
3.2.1 rlk358-1 突变体的发现 | 第61-62页 |
3.2.2 rlk358-1 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62-65页 |
3.2.2.1 rlk358-1 突变体影响育性及果荚长度 | 第62-63页 |
3.2.2.2 rlk358-1 突变体影响雄配子体的发育 | 第63-64页 |
3.2.2.3 rlk358-1 突变体影响雌配子体的发育 | 第64-65页 |
3.2.3 rlk358-1 突变体的败育是由雌配子体发育异常导致的 | 第65-67页 |
3.2.4 rlk358-2 突变体的表型 | 第67-69页 |
3.2.5 rlk358-1 突变体重测序分析 | 第69-7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0-73页 |
4.1 关于301-439号RLKs表达模式分析的总结 | 第70-71页 |
4.2 关于rlk358突变体影响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及其基因确定的讨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附录 | 第83-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