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苦草根部生长对黑臭水体的修复作用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影响第9-10页
        1.1.1 黑臭水体的成因第9页
        1.1.2 黑臭水体的影响第9-10页
    1.2 沉水植物根部的作用第10-11页
    1.3 黑臭水体中恢复沉水植物第11-12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4-20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14页
    2.2 试验过程及采样方法第14-20页
        2.2.1 沉积物选取第15页
        2.2.2 上覆水第15页
        2.2.3 试验桶的放置第15-16页
        2.2.4 植物的选取与种植第16-17页
        2.2.5 生物促生剂及氧化剂的添加第17-18页
        2.2.6 水样的采集及处理第18页
        2.2.7 沉积物的采集第18-19页
        2.2.8 植物的采集第19-20页
第三章 苦草根部生长对沉积物的影响第20-35页
    3.1 前言第20-2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3.2.1 沉积物C、N、P的测定第22-23页
        3.2.2 沉积物有机质消解率的测定第23-24页
        3.2.3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第24页
    3.3 数据处理第24-2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25-33页
        3.4.1 沉积物中C、N、P的含量变化第25-28页
        3.4.2 沉积物有机质消解率的变化第28-32页
        3.4.3 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苦草根部生长对高有机质沉积物上覆水体的影响第35-47页
    4.1 前言第35-36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4.2.1 上覆水体中氮(TN、TDN)、磷(TP、TDP)含量的测定第36-38页
        4.2.2 上覆水体中氨氮(NH_4~+)含量的测定第38页
        4.2.3 上覆水体中溶解氧(DO)的测定第38-39页
        4.2.4 上覆水体中透明度的测定第39页
        4.2.5 上覆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EC)的测定第39页
    4.3 数据处理第39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4.4.1 上覆水体中氮(N)的变化第39-42页
        4.4.2 上覆水体中磷(P)的变化第42-44页
        4.4.3 上覆水体中溶解氧(DO)的变化第44-45页
        4.4.4 上覆水体中透明度的变化第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苦草根系泌氧量与根部生物量的关系第47-54页
    5.1 前言第4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7-52页
        5.2.1 测定原理第47页
        5.2.2 柠檬酸钛溶液的配制第47-48页
        5.2.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8-49页
        5.2.4 霍格兰氏培养液成分表第49-50页
        5.2.5 试验内容第50-52页
    5.3 数据处理第52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六章 苦草在高有机质沉积物中的生长状况第54-64页
    6.1 前言第54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6.2.1 植物生物量的测定第54-55页
        6.2.2 植物根锥体体积的计算第55页
        6.2.3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55页
        6.2.4 植株氮、磷及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第55页
    6.3 数据处理第55-56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6.4.1 苦草生物量的变化第56-60页
        6.4.2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60-61页
        6.4.3 植株碳、氮、磷含量的变化第61-63页
    6.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总结第64-66页
    7.1 总结与讨论第64-65页
    7.2 特色与创新点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增温和降雨减少对麦豆轮作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基于3年农田试验
下一篇:氧化剂联合生物促生剂与沉水植物修复黑臭河道底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