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东亚地区吸收性气溶胶的时空分布及辐射强迫特征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吸收性气溶胶概述第11-12页
    1.2 东亚地区吸收性气溶胶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东亚地区吸收性气溶胶的观测研究第12-14页
        1.2.2 东亚地区吸收性气溶胶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4-16页
    1.3 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1.4 论文的结构第17-18页
    1.5 论文的创新点第18页
    参考文献第18-25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25-36页
    2.1 资料介绍第25-27页
        2.1.1 地面观测资料第25页
        2.1.2 卫星观测资料第25-26页
        2.1.3 再分析资料第26-27页
        2.1.4 排放数据第27页
    2.2 研究方法介绍第27-30页
        2.2.1 线性趋势第27页
        2.2.2 相关分析法第27-28页
        2.2.3 Mann-Kendal方法第28-29页
        2.2.4 沙尘指数的计算第29页
        2.2.5 气候分区方法第29-30页
    2.3 模式介绍第30-33页
        2.3.1 WRF-Chem简介第30-31页
        2.3.2 WRF-Chem工作流程第31-32页
        2.3.3 气溶胶参数化方案第32-33页
        2.3.4 起沙参数化方案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第三章 吸收性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第36-50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吸收性气溶胶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第37-45页
    3.3 黑碳和有机碳的排放量以及沙尘活动的时空分布第45-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第四章 青藏高原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第50-70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青藏高原沙尘指数的建立第51-52页
    4.3 青藏高原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第52-57页
    4.4 青藏高原地区沙尘天气的变化成因分析第57-65页
        4.4.1 地面风速第57-59页
        4.4.2 植被覆盖第59-60页
        4.4.3 大气环流第60-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第五章 吸收性气溶胶对不同气候分区的直接辐射强迫特征第70-85页
    5.1 引言第70-71页
    5.2 模拟设计第71-72页
    5.3 结果分析第72-81页
        5.3.1 模式验证第72-75页
        5.3.2 沙尘和黑碳的空间分布第75-78页
        5.3.3 吸收性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第78-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9页
    6.1 论文结论第85-88页
    6.2 未来展望第88-89页
个人简历第89-90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兰州市西固石化工业集中区VOCs重点污染源筛选及削减治理研究
下一篇:兰州空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颗粒物外来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