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陪审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一、引言 | 第13-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二、专家陪审制度的法理解析 | 第16-22页 |
(一)专家陪审制度的概念、特征及相关概念比较 | 第16-18页 |
1、专家陪审制度的概念 | 第16页 |
2、专家陪审制度的特征 | 第16-17页 |
3、与专家陪审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7-18页 |
(二)专家陪审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人民主权理论 | 第18-19页 |
2、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 | 第19-20页 |
(三)专家陪审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20-22页 |
1、政治价值 | 第20页 |
2、司法价值 | 第20-21页 |
3、社会价值 | 第21-22页 |
三、专家陪审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2-35页 |
(一)专家陪审基本情况及其效果的实证分析 | 第22-31页 |
1、专家陪审员队伍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第22-24页 |
2、山西省人民陪审中专家陪审率情况分析 | 第24-27页 |
3、山西省专家陪审质量的情况分析 | 第27-31页 |
(二)专家陪审制度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1-35页 |
1、专家陪审制度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2、专家陪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四、国外专家陪审制度的分析与借鉴 | 第35-41页 |
(一)国外专家陪审制度比较分析 | 第35-38页 |
(二)国外专家陪审制度经验与不足 | 第38-40页 |
1、成功经验 | 第38-39页 |
2、不足之处 | 第39-40页 |
(三)国外专家陪审制度的借鉴 | 第40-41页 |
1、专家遴选机制 | 第40页 |
2、审理范围 | 第40页 |
3、权利义务及惩戒制度 | 第40-41页 |
五、完善我国专家陪审制度的思路 | 第41-53页 |
(一)我国专家陪审的性质界定与功能定位 | 第41-44页 |
1、专家陪审的性质界定 | 第41-43页 |
2、专家陪审的功能定位 | 第43-44页 |
(二)我国专家陪审员的遴选条件与程序 | 第44-46页 |
1、遴选条件 | 第45页 |
2、遴选程序 | 第45-46页 |
(三)我国专家陪审员参审案件范围和方式 | 第46-51页 |
1、参审案件范围 | 第46-50页 |
2、参审方式 | 第50-51页 |
(四)我国专家陪审制度与其它陪审制度衔接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参考政策法规 | 第56-5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