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关于胜任力内涵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关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3 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4 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5 关于高校研究生导师胜任力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第15-17页 |
1.4.1 研究过程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 第17-47页 |
2.1 构建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思路 | 第17页 |
2.2 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的筛选与分析 | 第17-23页 |
2.2.1 指标的整理 | 第17-20页 |
2.2.2 指标频次统计 | 第20-22页 |
2.2.3 指标统计结果的分析 | 第22-23页 |
2.3 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选择与解释 | 第23-29页 |
2.3.1 一级指标 | 第24页 |
2.3.2 二级指标 | 第24-26页 |
2.3.3 三级指标 | 第26-29页 |
2.4 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修改与确立 | 第29页 |
2.5 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咨询过程与结果 | 第29-47页 |
2.5.1 咨询专家的确定 | 第29-30页 |
2.5.2 咨询问卷的形成 | 第30页 |
2.5.3 咨询过程和结果 | 第30-42页 |
2.5.4 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第42-47页 |
第3章 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的测评与分析 | 第47-69页 |
3.1 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测评问卷的设计 | 第47-52页 |
3.1.1 初始测评问卷的设计 | 第47页 |
3.1.2 试测问卷结果的分析 | 第47-52页 |
3.2 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测评人口学信息分析 | 第52-62页 |
3.2.1 导师的人口学信息描述性分析 | 第52-54页 |
3.2.2 测评指标得分 | 第54-55页 |
3.2.3 人口学因素对一二级指标的影响 | 第55-62页 |
3.3 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 第62-69页 |
3.3.1 副导师经历与岗前培训 | 第62-63页 |
3.3.2 指导的硕士生人数 | 第63-64页 |
3.3.3 开展业务活动 | 第64-65页 |
3.3.4 对导师遴选条件的了解 | 第65-66页 |
3.3.5 对导师的考核评价 | 第66-67页 |
3.3.6 导师的成果 | 第67页 |
3.3.7 最需要提高的素养及指导压力自评 | 第67-69页 |
第4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69-73页 |
4.1 基本结论 | 第69-70页 |
4.1.1 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整体水平较好但专业能力相对较弱 | 第69页 |
4.1.2 不同的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存在差异 | 第69-70页 |
4.1.3 导师指导人数及成果对岗位胜任力影响不大 | 第70页 |
4.1.4 培训和考核是提升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的重要途径 | 第70页 |
4.2 主要建议 | 第70-73页 |
4.2.1 加强硕士生导师的团队建设 | 第70-71页 |
4.2.2 完善硕士生导师胜任力的提升机制 | 第71-72页 |
4.2.3 提高硕士生导师的专业能力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一、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咨询问卷 | 第77-81页 |
附录二、硕士生导师队伍现状调查问卷(试测) | 第81-85页 |
附录三、硕士生导师队伍现状调查问卷(正式)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