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2 问题的引出:快播案控辩双方争议焦点 | 第13-19页 |
2.1 快播案的简单介绍 | 第13页 |
2.2 快播案的争议问题 | 第13-19页 |
2.2.1 事实认定问题 | 第13-15页 |
2.2.2 法律适用问题 | 第15-19页 |
3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中“淫秽物品”的认定 | 第19-23页 |
3.1 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对“淫秽物品”的界定 | 第19-20页 |
3.1.1 刑法中关于“淫秽物品”的界定 | 第19-20页 |
3.1.2 司法解释中对于“淫秽物品”的认定 | 第20页 |
3.2 电子淫秽信息是否是刑法意义的“淫秽物品” | 第20-23页 |
4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中“传播”行为的认定 | 第23-30页 |
4.1 传播学中“传播”的要素解读 | 第23-26页 |
4.1.1 传播者 | 第23页 |
4.1.2 传播内容 | 第23-24页 |
4.1.3 传播媒介 | 第24-25页 |
4.1.4 受众 | 第25-26页 |
4.2 法律、司法解释中对“传播”的界定 | 第26-27页 |
4.2.1 《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对“传播”的界定 | 第26页 |
4.2.2 司法解释对“传播”的界定 | 第26-27页 |
4.3 网络播放器中缓存碎片化文件是否是“传播” | 第27-30页 |
5 本罪中“主观故意”的认定 | 第30-36页 |
5.1 对认识因素“明知”的认定 | 第30-34页 |
5.1.1 “明知”的内涵 | 第30-31页 |
5.1.2 “明知”认定的一般途径 | 第31-32页 |
5.1.3 “明知”认定的分析 | 第32-34页 |
5.2 对是否有牟利目的的认定 | 第34-36页 |
6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0-4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