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以权德舆、梁肃为中心的前古文运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2-18页
    1“前古文运动”概念之来源第12-13页
    2 以权德舆、梁肃为中心的前古文运动研究现状第13-18页
第1章 中唐政治文化背景下儒士普遍之主体文化倾向第18-36页
    1.1 政治变革与当时儒士之“求变”愿望第19-23页
    1.2 感伤悲凉中,中唐儒士之“儒释道”情怀第23-36页
        1.2.1 尊崇儒术的主体文化情怀第24-30页
        1.2.2 尊崇佛学的普遍文化情怀第30-33页
        1.2.3 崇道之风盛行的文化情怀第33-36页
第2章 前古文运动的特点与发展方式第36-49页
    2.1 前古文运动的特点:团体性第36-38页
    2.2 前古文运动团体继承性、谱系式之发展方式第38-44页
        2.2.1 第一阶段:以李华、萧颖士、贾至、独孤及为核心的古文团体第39-41页
        2.2.2 第二阶段:以权德舆、梁肃为核心的古文团体第41-44页
    2.3“前古文运动”时期古文家内在、深层之谱系关系之探究第44-49页
        2.3.1 前古文运动家师生关系之探究第44-46页
        2.3.2 前古文运动家友情关系之探究第46-48页
        2.3.3 前古文运动家亲情关系之探究第48-49页
第3章 以权德舆、梁肃为中心的前古文运动团体之古文理论观第49-79页
    3.1 前古文运动家古文理论传播之路径第49-58页
        3.1.1 古文家们经学家庭之背景,自幼受到经学思想的熏陶第49-50页
        3.1.2 发扬先秦诸子之风,古文家们广收门徒,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第50-52页
        3.1.3 以科举为纽带,培植“古文”新人第52-58页
    3.2 权德舆和梁肃的古文理论观第58-79页
        3.2.1 为教化而文学的“功利主义”古文理论观第58-67页
        3.2.2 以道为本,文道结合的古文理论观第67-71页
        3.2.3“朴实主义”的古文理论观第71-75页
        3.2.4 以经典为宗的古文理论观第75-79页
第4章 权德舆、梁肃的古文创作实绩第79-91页
    4.1 权德舆、梁肃的散文创作概况第79-81页
    4.2 权德舆、梁肃的散文创作特点第81-91页
        4.2.1 文体:骈散结合,整齐与散行交错,形成整齐与错综之美第81-84页
        4.2.2 文风:由华丽逐渐向质朴典雅过渡第84-89页
        4.2.3 散文写作颇具叙事性和抒情意味第89-91页
结语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附录第94-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曾布日录》的历史书写
下一篇: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解帧器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