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多物理场模拟与结构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0-12页
        1.1.1 燃料电池的背景第10页
        1.1.2 燃料电池的简介与发展第10-12页
    1.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简介第12-14页
        1.2.1 SOFC的工作原理第12页
        1.2.2 SOFC的主要构型第12-14页
    1.3 SOFC材料组成第14-17页
        1.3.1 复合阳极材料第14-15页
        1.3.2 电解质材料第15-16页
        1.3.3 复合阴极材料第16-17页
        1.3.4 连接体材料第17页
    1.4 SOFC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1 SOFC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8页
        1.4.2 SOFC的应用第18-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建模的理论基础第20-32页
    2.1 SOFC理论建模的意义第20页
    2.2 SOFC理论建模的进展第20-25页
        2.2.1 碳基燃料电池微管模型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2.2.2 单电池和电池堆模型的研究进展第22-25页
    2.3 SOFC建模的理论基础第25-29页
        2.3.1 SOFC中的化学反应第25-26页
        2.3.2 反应动力学第26页
        2.3.3 SOFC建模涉及的输运理论第26-29页
    2.4 有限元分析方法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阳极支撑的平板SOFC模型建立与实验拟合第32-40页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32-33页
    3.2 平板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33-35页
    3.3 实验拟合并预测电池性能第35-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阳极支撑微管SOFC的结构优化第40-58页
    4.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40-41页
    4.2 微管模型的建立第41-44页
        4.2.1 基本模型参数第42页
        4.2.2 优化电池尺寸的基本思路第42页
        4.2.3 优化判据的选择第42-44页
        4.2.4 优化指标(单双边收集思路相同)第44页
    4.3 模型有效性验证第44页
    4.4 结果与讨论(单边收集)第44-50页
        4.4.1 阴极位置的影响第44-46页
        4.4.2 阴极长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4.4.3 电池长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4.4.4 阳极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8页
        4.4.5 阴极和电解质厚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8页
        4.4.6 阳极燃料气道的半径对于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8-49页
        4.4.7 燃料流速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4.4.8 以4m/s的流速验证电流收集方式的影响第50页
        4.4.9 单边性能优化小结第50页
    4.5 结果与讨论(双边收集)第50-54页
        4.5.1 阴极位置的影响第50-51页
        4.5.2 阴极长度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1页
        4.5.3 电池长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1-52页
        4.5.4 阳极厚度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2页
        4.5.5 电解质以及阴极厚度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4.5.6 阳极气道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3页
        4.5.7 燃料流速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4.5.8 双边性能优化小结第54页
    4.6 结论与总结第54-56页
    4.7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基于实用的as-mtSOFC的结构设计第58-70页
    5.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58-60页
    5.2 20组常用组合的电池长度优化第60-63页
        5.2.1 单边收集时电池长度的优化第61-62页
        5.2.2 双边收集时电池长度的优化第62-63页
    5.3 面功率密度与体功率密度的相关性——解决预设的缺陷第63页
    5.4 最大面功率密度随长度变化规律的探究第63-65页
        5.4.1 单边收集时MSPD与长度的关系第63-64页
        5.4.2 双边收集时MSPD与长度的关系第64-65页
    5.5 固定利用率面功率密度随长度变化规律的探究第65-66页
    5.6 优化后的微管SOFC与平板SOFC比较第66-67页
    5.7 本章小结第67-70页
第六章 总结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氮杂石墨烯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和应用研究
下一篇: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无纺布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