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期国民性改造思想探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毛泽东早期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源起 | 第12-15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12页 |
(二)文化渊源 | 第12-13页 |
(三)理论来源 | 第13-14页 |
(四)主观条件 | 第14-15页 |
二、毛泽东早期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 第15-20页 |
(一)守旧愚昧、缺乏科学思想 | 第15-16页 |
(二)体质苶弱,缺乏尚武精神 | 第16-18页 |
(三)奴隶性成,缺乏民主意识 | 第18-20页 |
三、理想新国民的内涵 | 第20-24页 |
(一)具有重视自我价值的独立人格 | 第20-21页 |
(二)具有精神个人主义的道德观 | 第21-22页 |
(三)具有身心并完的强健体魄 | 第22页 |
(四)具有共同信守的主义追求 | 第22-24页 |
四、毛泽东早期塑造新国民的路径选择 | 第24-29页 |
(一)改造哲学、伦理学以转换国民思想 | 第24-25页 |
(二)发展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 | 第25-26页 |
(三)民众联合以实现整体改造 | 第26-29页 |
五、毛泽东早期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评述 | 第29-35页 |
(一)毛泽东早期国民性改造思想的特点 | 第29-31页 |
(二)毛泽东早期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意义 | 第31-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