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危险行为过程中自动挽救行为的定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6-11页
    (一)经典案例第6页
    (二)所涉问题第6-7页
    (三)研究意义第7-8页
    (四)解决方案第8页
    (五)研究方法第8页
    (六)特别说明第8-11页
二、“危险行为过程中自动挽救行为”性质认定的学说争议第11-44页
    (一)争议焦点之一——我国刑法分则的立法模式是什么?第12-22页
        1、犯罪成立模式抑或犯罪既遂模式?第12-18页
        2、“脱离自力控制说”的理论研究第18-22页
        3、小结第22页
    (二)争议焦点之二——如何理解“犯罪过程”与“犯罪结果”?第22-30页
        1、对“犯罪过程”的分析第24页
        2、对“犯罪结果”的分析第24-29页
        3、小结第29-30页
    (三)争议焦点之三——如何认定危险犯与相应实害犯的关系?第30-43页
        1、危险犯是实害犯的未遂犯?第30-32页
        2、实害犯是危险犯的结果加重犯?第32-42页
        3、小结第42-43页
    (四)本章小结第43-44页
三、本文观点与立场——实害犯双重属性说第44-56页
    (一)理论阐述第44-48页
        1、实害犯的“双重属性”理论第44-45页
        2、实害犯双重属性的判断标准第45-46页
        3、“实害犯双重属性说”的具体适用第46-48页
    (二)具体案例应用与分析第48-56页
        1、“危险行为实施过程中的自动挽救行为”的性质认定步骤第48-52页
        2、“危险行为实施过程中的自动挽救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第52-56页
四、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法中的禁止令研究
下一篇:帮助恐怖活动罪的帮助犯正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