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的抗焦虚和抗抑郁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 概念 | 第11页 |
2. 病因 | 第11-17页 |
3. 治疗药物 | 第17-21页 |
4. 焦虑与抑郁的联系 | 第21-22页 |
5. 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1.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2. 药品与试剂 | 第23页 |
3.实验装置与仪器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1. 抗焦虑药效学实验 | 第25-27页 |
1.1 小鼠高架十字迷路实验 | 第25页 |
1.2 小鼠明暗箱实验 | 第25页 |
1.3 小鼠孔板实验 | 第25-26页 |
1.4 小鼠开场实验 | 第26页 |
1.5 应激诱导小鼠体温升高实验 | 第26页 |
1.6 小鼠新型食物消耗实验 | 第26页 |
1.7 小鼠足部电击诱导的攻击实验 | 第26-27页 |
1.8 小鼠玻璃球包埋实验 | 第27页 |
2. 抗抑郁药效学实验 | 第27-28页 |
2.1 强迫小鼠游泳实验 | 第27页 |
2.2 小鼠悬尾实验 | 第27-28页 |
3. 中枢抑制作用实验 | 第28页 |
3.1 异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 | 第28页 |
3.2 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实验 | 第28页 |
4. 对肌肉协调能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4.1 小鼠牵引实验 | 第28-29页 |
4.2 小鼠倾斜平板实验 | 第29页 |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第30-41页 |
1. 抗焦虑药效学实验 | 第30-37页 |
1.1 小鼠高架十字迷路实验 | 第30-32页 |
1.2 小鼠明暗箱实验 | 第32页 |
1.3 小鼠孔板实验 | 第32-33页 |
1.4 小鼠开场实验 | 第33页 |
1.5 应激诱导小鼠体温升高实验 | 第33-35页 |
1.6 小鼠新型食物消耗实验 | 第35页 |
1.7 小鼠足部电击诱导的攻击实验 | 第35-36页 |
1.8 小鼠玻璃球包埋实验 | 第36-37页 |
2. 抗抑郁药效学实验 | 第37-38页 |
2.1 强迫小鼠游泳实验 | 第37页 |
2.2 小鼠悬尾实验 | 第37-38页 |
3. 中枢抑制作用实验 | 第38-39页 |
3.1 异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 | 第38-39页 |
3.2 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实验 | 第39页 |
4. 对肌肉协调能力的影响 | 第39-41页 |
4.1 小鼠牵引实验 | 第39-40页 |
4.2 小鼠倾斜平板实验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1-46页 |
1. GR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 第41-45页 |
2. 与DZ相比较GR的中枢作用特点研究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