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常用的DNA标记技术 | 第10页 |
2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鱼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第10-16页 |
2.1 微卫星标记的特点 | 第10-13页 |
2.2 微卫星DNA在鱼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2.2.1 鉴定个体及其亲缘关系 | 第13-14页 |
2.2.2 群体遗传分析 | 第14-15页 |
2.2.3 遗传图谱的制作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15页 |
2.2.4 种质资源的保护 | 第15-16页 |
3 鱼类mtDNA的结构、特点及其在鱼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3.1 鱼类mtDNA的结构与特点 | 第16-17页 |
3.2 mtDNA在鱼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3.2.1 种群的起源、分化和扩散 | 第17页 |
3.2.2 系统发育学方面应用 | 第17页 |
3.2.3 群体遗传多样性 | 第17-18页 |
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怒江扎那纹胸鮡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研究 | 第19-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1.1 样本采集 | 第19-20页 |
1.2 实验仪器、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 第20-22页 |
1.2.1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1.2.2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1.2.3 溶液配方 | 第21-22页 |
1.3 总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1.4 扎那纹胸鮡微卫星分析 | 第23-26页 |
1.4.1 扎那纹胸鮡微卫星引物筛选 | 第23-25页 |
1.4.2 扎那纹胸鮡微卫星PCR分析 | 第25-26页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6-28页 |
1.5.1 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 | 第26页 |
1.5.2 杂合度(Heterozygosity,H) | 第26-27页 |
1.5.3 遗传距离(Genttic distance,D) | 第27页 |
1.5.4 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identity) | 第27页 |
1.5.5 固定指数(Fixation index,F) | 第27页 |
1.5.6 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 | 第27-28页 |
1.5.7 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D | 第28页 |
2 结果 | 第28-33页 |
2.1 扎那纹胸鮡微卫星引物筛选 | 第28页 |
2.2 微卫星座位多态性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第28-30页 |
2.3 群体遗传多样性 | 第30页 |
2.4 遗传相似系数、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 第30-33页 |
3 讨论 | 第33-35页 |
3.1 微卫星筛选 | 第33页 |
3.2 扎那纹胸鮡的遗传多样性 | 第33-34页 |
3.3 扎那纹胸鮡种群的遗传分化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怒江扎那纹胸鮡遗传多样性的线粒体Cyt b序列研究 | 第35-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1.1 样本采集 | 第35页 |
1.2 扎那纹胸鮡mtDNA Cyt b序列的PCR扩增与测序 | 第35-36页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2 结果 | 第37-43页 |
2.1 遗传多样性 | 第37-40页 |
2.2 遗传分化 | 第40-41页 |
2.3 分子系统树 | 第41-43页 |
3 讨论 | 第43-46页 |
3.1 扎那纹胸鮡的遗传多样性 | 第43-44页 |
3.2 扎那纹胸鮡种群的遗传分化 | 第44-45页 |
3.3 资源保护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