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水疗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录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2页 |
1. 西医对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认识 | 第10-19页 |
1.1 概述 | 第10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10-12页 |
1.3 诊断 | 第12-15页 |
1.3.1 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1.3.2 诊断流程 | 第13-15页 |
1.3.2.1 询问病史 | 第14页 |
1.3.2.2 查体 | 第14页 |
1.3.2.3 辅助检查 | 第14-15页 |
1.4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西医治疗现状 | 第15-19页 |
1.4.1 治疗原则 | 第15页 |
1.4.2 分级治疗 | 第15-16页 |
1.4.3 药物治疗 | 第16-17页 |
1.4.4 非药物治疗方式 | 第17-19页 |
1.4.4.1 非手术治疗 | 第17-18页 |
1.4.4.2 手术治疗 | 第18-19页 |
2.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第19-22页 |
2.1 便秘概述 | 第19页 |
2.2 病因病机 | 第19-20页 |
2.3 辨证论治 | 第20-21页 |
2.3.1 慢传输型便秘的辨证论治 | 第20页 |
2.3.2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辨证论治 | 第20-21页 |
2.4 中医治疗现状 | 第21-22页 |
2.4.1 中医中药治疗 | 第21页 |
2.4.2 针灸治疗 | 第21页 |
2.4.3 其他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42页 |
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2. 总体思路 | 第22页 |
3. 资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3.1.1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3.1.2 纳入标准 | 第22-23页 |
3.1.3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3.2.1 仪器及相关数据 | 第23页 |
3.2.2 实验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3.2.3 操作方法 | 第24页 |
3.2.4 治疗方案 | 第24-25页 |
3.2.5 疗效观察 | 第25-26页 |
3.2.5.1 主要症状观察 | 第25-26页 |
3.2.5.2 生存质量观察 | 第26页 |
3.2.5.3 肛管压力测定 | 第26页 |
3.2.6 疗效评估标准 | 第26页 |
3.2.6.1 起效时间 | 第26页 |
3.2.6.2 有效率 | 第26页 |
3.2.7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7-40页 |
4.1 一般资料 | 第27-30页 |
4.2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 第30-32页 |
4.3 治疗前后PAC-QOL量表评分比较 | 第32-35页 |
4.4 治疗前后压力测定(直肠排便感觉阈)数据 | 第35-38页 |
4.5 疗效评估 | 第38-40页 |
4.5.1 起效时间评估 | 第38-39页 |
4.5.2 总体有效率 | 第39-40页 |
5.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40页 |
5.2 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5.3 PAC-QOL量表评分比较分析 | 第41页 |
5.4 压力测定(直肠排便感觉阈)数据比较分析 | 第41页 |
5.5 起效时间分析 | 第41页 |
5.6 疗效评估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42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2-45页 |
1. 该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42页 |
2. 研究进展 | 第42-44页 |
2.1 水疗的研究进展 | 第42-43页 |
2.2 生物反馈的研究进展 | 第43-44页 |
3. 研究问题及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
参与课题 | 第50-51页 |
感谢信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