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新加坡的货币政策操作与特点 | 第11-14页 |
第2章 新加坡汇率制度发展与调节手段 | 第14-17页 |
2.1 1981-85:石油危机到1985 年的经济衰退 | 第14页 |
2.2 1985-88: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的压力 | 第14页 |
2.3 1988-97 年6 月:经济过热 | 第14页 |
2.4 1997 年6 月以后:亚洲金融危机及其他因素 | 第14-15页 |
2.5 新加坡调节汇率的主要手段 | 第15-17页 |
2.5.1 通过银行间接入市和金管局直接入市相结合干预市场 | 第15页 |
2.5.2 多种手段相结合削弱市场投机能力 | 第15-17页 |
第3章 高储蓄两难的解决方案 | 第17-19页 |
3.1 长期实行财政盈余政策和强制推行中央公积金计划 | 第17页 |
3.2 通过国家投资公司将外汇资产进行对外投资保持了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 | 第17-19页 |
第4章 新加坡如何避免汇率的激烈波动 | 第19-21页 |
4.1 长期策略 | 第19-20页 |
4.2 短期策略 | 第20-21页 |
第5章 为什么新加坡汇率制度与众不同? | 第21-23页 |
5.1 为什么不采用浮动汇率? | 第21-22页 |
5.2 为什么不采用固定汇率? | 第22-23页 |
第6章 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体制 | 第23-25页 |
6.1 有效的银行系统 | 第23页 |
6.2 注重研究和借鉴国际监管经验 | 第23-25页 |
第7章 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与产业重组 | 第25-29页 |
7.1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 第25页 |
7.2 新加坡的工资制度 | 第25-27页 |
7.3 新加坡的人力发展 | 第27-28页 |
7.4 币值坚挺全民就业 | 第28-29页 |
第8章 新加坡的经验能给中国什么样的启示? | 第29-35页 |
8.1 中国的汇率制度 | 第29-30页 |
8.2 中国与新加坡的差异 | 第30-32页 |
8.3 借鉴新加坡先进监管经验提高中国金融监管水平 | 第32-35页 |
第9章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资料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