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活性炭纤维的定义及其发展概况 | 第12页 |
1.2 活性炭纤维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 第12-14页 |
1.2.1 微晶结构 | 第13页 |
1.2.2 孔隙结构 | 第13-14页 |
1.2.3 表面化学结构 | 第14页 |
1.3 活性炭纤维的种类 | 第14页 |
1.4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1.4.1 预处理 | 第14-15页 |
1.4.2 炭化 | 第15页 |
1.4.3 活化 | 第15-17页 |
1.5 活化机理 | 第17-21页 |
1.5.1 水蒸气活化机理 | 第18-19页 |
1.5.2 二氧化碳活化机理 | 第19页 |
1.5.3 氢氧化钾活化机理 | 第19-20页 |
1.5.4 氯化锌活化机理 | 第20页 |
1.5.5 磷酸活化机理 | 第20-21页 |
1.6 活性炭纤维的功能化方法 | 第21-24页 |
1.6.1 孔结构调控 | 第21-22页 |
1.6.2 表面化学结构改性 | 第22-24页 |
1.7 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 第24-26页 |
1.7.1 热解历程及活化机理分析 | 第24页 |
1.7.2 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24页 |
1.7.3 微晶结构分析 | 第24页 |
1.7.4 表面织构分析 | 第24-25页 |
1.7.5 元素分析 | 第25页 |
1.7.6 化学结构分析 | 第25页 |
1.7.7 表面吸附能分布特征分析 | 第25页 |
1.7.8 吸附性能分析 | 第25-26页 |
1.8 活性炭纤维的应用领域 | 第26-28页 |
1.9 吸附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1.9.1 Polanyi吸附势理论 | 第28-29页 |
1.9.2 密度函数理论 | 第29页 |
1.10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 第29-31页 |
1.10.1 选题依据 | 第29-30页 |
1.10.2 创新点 | 第30页 |
1.10.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1-34页 |
2.1 样品制备 | 第31-33页 |
2.1.1 化学活化法制备汉麻布活性炭纤维 | 第31-32页 |
2.1.2 化学-物理活化法制备汉麻布活性炭纤维 | 第32-33页 |
2.2 样品表征 | 第33-34页 |
2.2.1 低温氮吸附分析 | 第33页 |
2.2.2 密度函数理论分析 | 第33页 |
2.2.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3页 |
2.2.4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3页 |
2.2.5 碘的静态吸附测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以汉麻布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纤维的研究 | 第34-42页 |
3.1 化学活化法制备汉麻布活性炭纤维 | 第34-37页 |
3.1.1 活化温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3.1.2 活化时间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 化学-物理活化法制备汉麻布活性炭纤维 | 第37-40页 |
3.2.1 活化剂种类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活化时间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化学活化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 第42-64页 |
4.1 磷酸活化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 第42-54页 |
4.1.1 表面织构分析 | 第42-49页 |
4.1.1.1 N_2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42-44页 |
4.1.1.2 a_s曲线 | 第44-45页 |
4.1.1.3 DR曲线 | 第45-46页 |
4.1.1.4 密度函数理论计算的孔径分布 | 第46-48页 |
4.1.1.5 孔结构参数分析 | 第48-49页 |
4.1.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9-51页 |
4.1.3 表面吸附能分布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4.1.4 碘吸附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4.2 氯化锌活化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 第54-62页 |
4.2.1 表面织构分析 | 第54-59页 |
4.2.1.1 N_2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55页 |
4.2.1.2 a_s曲线 | 第55-57页 |
4.2.1.3 DR曲线 | 第57页 |
4.2.1.4 密度函数理论计算的孔径分布 | 第57-59页 |
4.2.1.5 孔结构参数分析 | 第59页 |
4.2.2 表面吸附能分布特征分析 | 第59-61页 |
4.2.3 碘吸附性能分析 | 第61-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化学-物理活化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 第64-76页 |
5.1 磷酸-二氧化碳活化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 第64-67页 |
5.1.1 N_2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64-66页 |
5.1.2 密度函数理论计算的孔径分布 | 第66页 |
5.1.3 碘吸附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5.2 氯化锌-二氧化碳活化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 第67-71页 |
5.2.1 N_2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67-68页 |
5.2.2 密度函数理论计算的孔径分布 | 第68-70页 |
5.2.3 碘吸附性能分析 | 第70-71页 |
5.3 氯化锌-水蒸气活化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 第71-75页 |
5.3.1 N_2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71-72页 |
5.3.2 密度函数理论计算的孔径分布 | 第72-74页 |
5.3.3 碘吸附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活化方法对活性炭纤维表面织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76-83页 |
6.1 不同活化方法制备的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织构分析 | 第76-79页 |
6.1.1 N_2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76-77页 |
6.1.2 密度函数理论计算的孔径分布 | 第77-79页 |
6.2 不同活化方法制备的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面吸附能量分布特征 | 第79页 |
6.3 不同活化方法制备的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79-8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3-85页 |
1.汉麻布活化制备活性炭纤维 | 第83页 |
2.化学活化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 第83-84页 |
3.化学-物理活化汉麻布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 第84页 |
4.活化方法对活性炭纤维表面织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