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物资经济论文

创建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广西北部湾回收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一、绪论第10-16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三)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 回收物流发展文献综述第12-13页
  2. 综述小结第13-14页
 (四) 研究内容及框架设计第14-16页
  1. 研究内容第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3. 研究框架第15-16页
二、基本理论研究第16-20页
 (一) 节约型社会理论第16-17页
  1. 节约型社会理论提出的背景第16页
  2. 节约型社会的内涵第16-17页
 (二) 回收物流理论第17-18页
  1. 回收物流的涵义第17页
  2. 回收物流的特点第17-18页
  3. 回收物流的流程第18页
 (三) 节约型社会与回收物流的关系第18-19页
 (四) 循环经济理论第19-20页
  1. 循环经济理论的内涵第19页
  2. 循环经济理论与回收物流第19-20页
三、广西北部湾回收物流发展现状第20-22页
 (一)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第20页
 (二) 生态工业园区回收物流发展起步第20-21页
 (三) 农业回收物流发展迅速第21页
 (四) 首个废旧家电回收集中拆解处理项目建成投产第21-22页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回收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2-26页
 (一) 政府认识上的障碍第22页
 (二) 再生资源市场混乱第22-23页
 (三)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较低第23-24页
 (四) 节能减排压力大第24页
 (五) 技术水平落后第24页
 (六) 企业不重视回收物流发展第24-26页
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回收物流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第26-30页
 (一) 层次分析方法(AHP)简介第26-27页
  1. 选择层次分析法的理由第26页
  2. 层次分析法的工作步骤第26页
  3. 层次分析法几项具体的工作第26-27页
 (二) 回收物流的多目标决策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7页
 (三) 构造模型两两判断矩阵并赋值第27-30页
  1. 构造模型两两判断矩阵第27-28页
  2. 各因素的判断矩阵表第28-29页
  3. 结论分析第29-30页
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回收物流发展机遇第30-35页
 (一) 区位优势明显第30页
 (二) 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第30-31页
 (三) 区域经济合作明显加快第31-32页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第31-32页
  2. 次区域合作的加快推进第32页
 (四) 国家和地方政策逐步完善第32-35页
  1.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第32-33页
  2. 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第33-35页
七、回收物流发展的国际借鉴第35-39页
 (一) 发达国家回收物流发展经验第35-38页
  1. 德国回收物流的发展经验第35-36页
  2. 日本回收物流的发展经验第36-37页
  3. 美国回收物流的发展经验第37-38页
 (二) 发达国家回收物流发展的经验总结第38-39页
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回收物流发展策略第39-44页
 (一) 健全回收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第39页
  1. 完善回收物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第39页
  2. 加强对现行的回收物流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第39页
 (二) 加大回收物流产业扶持力度第39-40页
 (三) 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第40-41页
  1. 加快回收点建设第40页
  2. 加快集散市场建设第40-41页
  3. 加快深加工中心建设第41页
 (四) 加快回收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第41页
 (五) 加快回收物流技术的发展第41-43页
  1. 国家层面第42页
  2. 行业协会层面第42页
  3. 行业层面第42-43页
 (六)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第43-44页
九、总结与展望第44-46页
 (一) 全文总结第44-45页
 (二) 研究展望第45-46页
注释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1 广西北部湾政府回收物流发展思路调查问卷第49-51页
附录2 广西北部湾回收物流发展现状调查问卷第51-53页
附录3 政府促进回收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第53-5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桂林世外桃源景区“主、客”旅游感知分析--兼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