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羧酸及其衍生物论文--羧酸的功能衍生物论文

生物法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性质及应用第13-15页
        1.1.1. 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性质第13-14页
        1.1.2 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应用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页
    1.3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合成第15-19页
        1.3.1 化学合成法第16-17页
            1.3.1.1 直接酯化反应法第16-17页
            1.3.1.2 酯交换反应法第17页
            1.3.1.3 酰卤酯化法第17页
        1.3.2 酶法合成第17-19页
    1.4 非水介质中的酶学性质第19-21页
        1.4.1 热力学稳定性第20页
        1.4.2 底物特异性第20-21页
        1.4.3 对映体选择性第21页
    1.5 水第21-23页
        1.5.1 水对酶活性的影响第22-23页
        1.5.2 必需水第23页
    1.6 脂肪酶催化动力学第23-24页
        1.6.1 酯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第23-24页
        1.6.2 酶失活动力学第24页
    1.7 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分析方法第24-25页
        1.7.1 碘量法第24-25页
        1.7.2 2-6二氯靛酚法第25页
        1.7.3 HPLC法第25页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条件优化第27-45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2.2.1 实验材料第27页
        2.2.2 主要试剂第27-28页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8-29页
        2.2.4 实验方法第29-31页
            2.2.4.1 脂肪酶的制备第29页
            2.2.4.2 脂肪酶酶活的测定第29-30页
            2.2.4.3 自制假丝酵母酶固定化酶(CSL)的固定化方法第30页
            2.2.4.4 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合成第30页
            2.2.4.5 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色谱分析第30-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3页
        2.3.1 酶源的选择第31页
        2.3.2 溶剂的选择第31-33页
        2.3.3 保护气对反应的影响第33-34页
        2.3.4 底物浓度的影响第34-36页
            2.3.4.1 抗坏血酸浓度的影响第34页
            2.3.4.2 棕榈酸浓度的影响第34-36页
        2.3.5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36页
        2.3.6 酶量对反应的影响第36-37页
        2.3.7 酯化反应的进程第37-38页
        2.3.8 分子筛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38-39页
        2.3.9 流加对反应进程的影响第39-40页
        2.3.10 酶的稳定性第40页
        2.3.11 其他维生素C酯的合成第40-41页
        2.3.12 酯交换法合成维生素C酯类第41-43页
    2.4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脂肪酶催化合成异维生素C棕榈酸酯动力学研究第45-55页
    3.1 引言第45-46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46-47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46-47页
        3.2.2 实验方法第47页
        3.2.3 色谱分析方法第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3.3.1 溶剂种类对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7-48页
        3.3.2 酶量对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8页
        3.3.3 转速对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8-49页
        3.3.4 温度对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9-50页
        3.3.5 底物摩尔浓度比对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第50页
        3.3.6 初始水含量对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第50-51页
        3.3.7 反应动力学机理第51-52页
    3.4 小结第52-55页
第四章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的选择性及酶的改性研究第55-63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55-56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55页
        4.2.2 实验方法第55页
        4.2.3 色谱分析方法第55-5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6-61页
        4.3.1 对映体选择性第56-57页
        4.3.2 位置选择性第57-58页
        4.3.3 酶失活原因分析第58-59页
        4.3.4 改性后酶的固定化情况第59页
        4.3.5 载体更换后酶的固定化情况第59-60页
        4.3.6 改性后酶的催化活性第60-61页
        4.3.7 改性后酶的稳定性第61页
    4.4 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和分析表征第63-71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5.2.1 实验材料第63页
        5.2.2 主要试剂第63-64页
        5.2.3 仪器与设备第64页
        5.2.4 实验方法第64页
            5.2.4.1 基本反应第64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4-70页
        5.3.1 分析方法的确定第64-65页
        5.3.2 维生素C热稳定性的研究第65-66页
        5.3.3 维生素C稳定性的研究第66页
        5.3.4 维生素C棕榈酸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第66-67页
        5.3.5 棕榈酸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第67页
        5.3.6 分离纯化第67-69页
        5.3.7 产品表证第69-70页
    5.4 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第71-73页
第七章 问题与建议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1第79-80页
附录2第80-81页
附录3第81-82页
附录4第82-83页
附录5第83-85页
致谢第85-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7-89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9-91页
附件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糖蜜生产大豆异黄酮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纳米TiO2-壳聚糖复合涂膜制备及杀菌特性研究菌丝体吸附剂在处理含铜废水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