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 1.1 背景 | 第11-12页 | 
| 1.2 果胶质及果胶酶 | 第12-18页 | 
| 1.2.1 果胶质 | 第12-13页 | 
| 1.2.2 果胶酶概述 | 第13-18页 | 
| 1.3 蛋白质表达系统 | 第18-24页 | 
| 1.3.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第18-20页 | 
| 1.3.2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 | 第20-21页 | 
| 1.3.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21-22页 | 
| 1.3.4 丝状真菌表达系统 | 第22-23页 | 
| 1.3.5 其它表达系统 | 第23-24页 | 
| 1.4 启动子和信号肽 | 第24-27页 | 
| 1.4.1 启动子简介 | 第24-26页 | 
| 1.4.2 信号肽简介 | 第26-27页 | 
| 1.5 苎麻脱胶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 1.5.1 几种苎麻脱胶工艺的比较 | 第27-29页 | 
| 1.5.2 脱胶关键酶的研究 | 第29-30页 | 
| 1.5.3 苎麻脱胶效果评价 | 第30页 | 
| 1.6 论文立题根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 第二章 Bacillus subtilis 7-3-3碱性果胶酶基因pelC同源过表达 | 第33-50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9页 |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33页 | 
| 2.1.2 实验试剂、工具酶和实验设备 | 第33-35页 | 
| 2.1.3 培养基和发酵条件 | 第35页 | 
| 2.1.4 基因pelC的测序、建模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5-36页 | 
| 2.1.5 重组质粒pN-pelC构建 | 第36页 | 
| 2.1.6 电击转化B.subtilis 7-3-3 | 第36-37页 | 
| 2.1.7 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 2.2.1 基因pelC的克隆、测序、同源模建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9-41页 | 
| 2.2.2 Ecoli-B. subtilis穿梭质粒pNW33N-pelC的构建 | 第41-42页 | 
| 2.2.3 pelC基因在B.subtilis 7-3-3中同源过表达 | 第42-46页 | 
| 2.2.4 过表达菌株B-pN-pelC粗酶液的酶系分析 | 第46-47页 | 
| 2.2.5 过表达菌株B-pN-pelC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47-48页 | 
| 2.3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Bacillus subtilis 7-3-3碱性果胶酶基因pelC启动子和信号肽元件的优化 | 第50-65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 3.1.1 菌株与质粒 | 第50页 | 
| 3.1.2 试剂、工具酶和设备 | 第50-52页 | 
| 3.1.3 培养基和发酵条件 | 第52页 | 
| 3.1.4 表达载体pNW33N-pst和重组质粒pNW33N-pA-pelC-pst构建 | 第52-54页 | 
| 3.1.5 热击转化E.coli DH 5α和电转化B.subtilis 7-3-3 | 第54页 | 
| 3.1.7 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 3.2.1 E.coli-B.subtilis穿梭质粒pNW33N-pst和重组质粒pN-pA-pelC-pst的构建 | 第55-58页 | 
| 3.2.2 转化子B-pN-pA-pelC-pst的分子验证 | 第58页 | 
| 3.2.3 过表达菌株B-pN-pA-pelC-pst的发酵液分析 | 第58-61页 | 
| 3.2.4 过表达菌株B-pN-pA-pelC-pst粗酶液的酶系分析 | 第61-62页 | 
| 3.2.5 过表达菌株B-pN-pA-pelC-pst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62-63页 | 
| 3.3 小结 | 第63-65页 | 
| 第四章 pelA和pelC在Bacillus subtilis 7-3-3中的共表达研究 | 第65-77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 4.1.1 菌株与质粒 | 第65页 | 
| 4.1.2 试剂、工具酶和设备 | 第65页 | 
| 4.1.3 培养基和发酵条件 | 第65页 | 
| 4.1.4 重组质粒pNW33N-pelA-peC的构建 | 第65-66页 | 
| 4.1.5 热击转化E.coli DH 5α和电转化B.subtilis 7-3-3 | 第66页 | 
| 4.1.6 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7-75页 | 
| 4.2.1 pelA和pelC共表达质粒pNW33N-pelA-peC的构建 | 第67-68页 | 
| 4.2.2 转化子的验证 | 第68-70页 | 
| 4.2.3 pelA和pelC共表达菌B-pN-pelA-pelC粗酶液分析 | 第70-73页 | 
| 4.2.4 共表达菌B-pN-pelA-pelC粗酶液的酶系分析 | 第73-74页 | 
| 4.2.5 共表达菌B-pN-pelA-pelC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74-75页 | 
| 4.3 小结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不同基因工程菌的粗酶液对苎麻纤维脱胶能力的研究 | 第77-87页 |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77-80页 | 
| 5.1.1 菌株、苎麻、试剂和设备 | 第77-78页 | 
| 5.1.2 培养基和发酵条件 | 第78页 | 
| 5.1.3 苎麻纤维酶法脱胶 | 第78页 | 
| 5.1.4 分析方法 | 第78-80页 |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80-84页 | 
| 5.2.1 不同工程菌发酵粗酶液的生产及酶活分析 | 第80-81页 | 
| 5.2.2 不同基因工程菌粗酶液的脱胶能力研究 | 第81-84页 | 
| 5.3 小结 | 第84-87页 |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 致谢 | 第95-9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8页 | 
| 附件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