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1.1 高强度船体结构钢概述 | 第11-12页 |
| 1.2 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要求 | 第12-15页 |
| 1.2.1 高强度 | 第12-13页 |
| 1.2.2 高韧性 | 第13-14页 |
| 1.2.3 耐腐蚀性 | 第14页 |
| 1.2.4 易焊接性 | 第14-15页 |
| 1.3 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发展 | 第15-20页 |
| 1.3.1 传统高强度船体结构钢 | 第15-18页 |
| 1.3.2 新型高强度船体结构钢 | 第18-20页 |
| 1.4 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20-24页 |
| 1.4.1 C、Si、Mn | 第20页 |
| 1.4.2 Ni、Cr、Mo | 第20-21页 |
| 1.4.3 Cu对钢的影响 | 第21-24页 |
|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 2.2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 2.2.1 CCT曲线测定 | 第26页 |
| 2.2.2 时效工艺 | 第26-27页 |
| 2.2.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7页 |
| 2.2.4 组织观察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铜和碳对高强度含铜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28-40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3.1 Cu的影响 | 第28-34页 |
| 3.1.1 力学性能 | 第28-30页 |
| 3.1.2 基体组织 | 第30-31页 |
| 3.1.3 析出相组织 | 第31-32页 |
| 3.1.4 晶粒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 3.2 C的影响 | 第34-38页 |
| 3.2.1 力学性能 | 第34-36页 |
| 3.2.2 基体组织 | 第36页 |
| 3.2.3 析出相组织 | 第36-37页 |
| 3.2.4 晶粒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时效工艺对高强度含铜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40-69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4.1 固溶+时效处理的强韧性研究 | 第40-63页 |
| 4.1.1 时效温度的影响 | 第40-55页 |
| 4.1.1.1 临界点和CCT曲线的测定 | 第40-41页 |
| 4.1.1.2 力学性能 | 第41-44页 |
| 4.1.1.3 强韧性匹配分析 | 第44页 |
| 4.1.1.4 基体组织 | 第44-46页 |
| 4.1.1.5 析出相组织 | 第46-50页 |
| 4.1.1.6 板条组织 | 第50-53页 |
| 4.1.1.7 低温韧性分析 | 第53-55页 |
| 4.1.2 时效时间的影响 | 第55-63页 |
| 4.1.2.1 力学性能 | 第55-57页 |
| 4.1.2.2 强韧性匹配分析 | 第57-58页 |
| 4.1.2.3 基体组织 | 第58-60页 |
| 4.1.2.4 析出相组织 | 第60-62页 |
| 4.1.2.5 板条组织 | 第62-63页 |
| 4.1.2.6 低温韧性分析 | 第63页 |
| 4.2 固溶+临界区淬火+时效态的强韧性研究 | 第63-68页 |
| 4.2.1 力学性能 | 第63-64页 |
| 4.2.2 基体组织 | 第64-65页 |
| 4.2.3 固溶+临界区淬火+时效工艺的韧化行为 | 第65-68页 |
| 4.2.3.1 固溶+临界区淬火+时效工艺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 第65页 |
| 4.2.3.2 逆转变奥氏体的韧化机理分析 | 第65-6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