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生产过程论文

铁系后过渡催化体系乙烯齐聚工艺的开发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参考文献第17-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61页
    2.1 线性α-烯烃的应用及市场第18-20页
    2.2 线性α-烯烃的工业生产方法第20-29页
        2.2.1 已工业化的乙烯齐聚工艺第20-26页
        2.2.2 乙烯齐聚新兴生产工艺第26-27页
        2.2.3 选择性齐聚特殊工艺第27-28页
        2.2.4 其他LAO合成工艺第28-29页
    2.3 铁系乙烯齐聚催化剂第29-43页
        2.3.1 铁钴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第29-36页
        2.3.2 乙烯齐聚/聚合反应机理第36-42页
        2.3.3 乙烯齐聚反应动力学第42-43页
    2.4 齐聚工艺反应器开发第43-51页
        2.4.1 聚合工业反应器概述第44-48页
        2.4.2 聚合反应器典型工程难题研究第48-50页
        2.4.3 反应器放大第50-51页
    2.5 课题的提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1页
第三章 铁系后过渡催化体系乙烯齐聚动力学研究第61-73页
    3.1 引言第61页
    3.2 实验部分第61-65页
        3.2.1 实验材料第61-62页
        3.2.2 溶剂和气体精制第62-63页
        3.2.3 配体的合成与表征第63-64页
        3.2.4 乙烯齐聚实验方法第64页
        3.2.5 分析与表征方法第64-65页
    3.3 乙烯齐聚动力学行为探究第65-66页
    3.4 表观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第66-71页
        3.4.1 表观反应速率方程第66-67页
        3.4.2 催化剂浓度的影响第67-68页
        3.4.3 乙烯压力的影响第68-69页
        3.4.4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69-71页
        3.4.5 反应动力学模型第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3页
第四章 铁系后过渡催化体系乙烯齐聚中试研究第73-90页
    4.1 引言第73页
    4.2 实验部分第73-74页
        4.2.1 实验材料第73页
        4.2.2 配体的合成与表征第73-74页
        4.2.3 乙烯齐聚实验方法第74页
        4.2.4 分析与表征方法第74页
    4.3 乙烯齐聚动力学行为验证第74-76页
    4.4 10L釜催化剂小试试验研究第76-81页
        4.4.1 概况第76页
        4.4.2 反应压力的验证考察第76-79页
        4.4.3 催化剂用量的验证考察第79-81页
    4.5 300L釜中试试验研究第81-88页
        4.5.1 概况第81-82页
        4.5.2 乙烯齐聚放大验证试验第82-86页
        4.5.3 反应压力的验证考察第86-88页
    4.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0页
第五章 铁系后过渡催化体系乙烯齐聚工艺开发第90-123页
    5.1 引言第90-91页
    5.2 乙烯齐聚工艺第91-94页
        5.2.1 工艺原理及特点第91-92页
        5.2.2 工艺流程说明第92-94页
    5.3 工艺流程模拟第94-103页
        5.3.1 模拟基础第94-101页
        5.3.2 反应单元的模拟第101页
        5.3.3 分离单元的模拟第101-102页
        5.3.4 全流程模拟第102-103页
    5.4 核心反应器设计第103-120页
        5.4.1 设计条件第103-104页
        5.4.2 齐聚釜体积计算第104-105页
        5.4.3 齐聚釜结构设计第105-111页
        5.4.4 齐聚釜撤热核算第111-120页
    5.5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符号说明第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126页
    6.1 结论第123-125页
    6.2 展望第125-126页
附录第126-140页
作者简介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设计
下一篇:毕赤酵母生产重组人白介素11的发酵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