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PCE 的概述 | 第10-13页 |
1.2.1 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 PCE 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2 PCE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车辆折算系数的研究综述 | 第15-28页 |
2.1 车辆等价折算的等价性指标 | 第15页 |
2.2 PCE 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25页 |
2.2.1 基于延误的 PCE 算法 | 第16-18页 |
2.2.2 基于 V/C 的 PCE 算法 | 第18页 |
2.2.3 基于速度的 PCE 算法 | 第18页 |
2.2.4 基于 Hubert 方法的 PCE 算法 | 第18-21页 |
2.2.5 基于 QDF 的 PCE 算法 | 第21页 |
2.2.6 基于车头时距的 PCE 算法 | 第21-25页 |
2.2.7 基于投影面积的 PCE 算法 | 第25页 |
2.3 各种算法的比较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基于后向波波速的 PCE 估计方法研究 | 第28-39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3.2 拥挤条件下 PCE 估计算法提出的重要假设 | 第30-33页 |
3.2.1 车流波动理论 | 第30-32页 |
3.2.2 交通流参数的关系 | 第32-33页 |
3.3 后向波波速的最小相对标准偏差算法 | 第33-34页 |
3.4 SUMO 仿真软件介绍 | 第34-37页 |
3.5 NGSIM 数据介绍 | 第37-39页 |
第四章 PCE 的计算与分析 | 第39-61页 |
4.1 仿真标定 | 第39-40页 |
4.2 后向波波速的最小相对标准偏差算法 | 第40-57页 |
4.2.1 重型车比率为 5%的交通场景 | 第40-44页 |
4.2.2 重型车比率为 10%的交通场景 | 第44-47页 |
4.2.3 重型车比率为 15%的交通场景 | 第47-50页 |
4.2.4 重型车比率为 20%的交通场景 | 第50-53页 |
4.2.5 重型车比率为 25%的交通场景 | 第53-56页 |
4.2.6 本方法提出的过饱和路况下重型车的 PCE | 第56-57页 |
4.3 车头时距法的计算结果 | 第57-58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58-61页 |
4.4.1 本文研究结果和 HCM 标准值的比较 | 第58-59页 |
4.4.2 本文研究算法和车头时距算法的比较 | 第59-60页 |
4.4.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