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义务教育论文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5-53页
    1.1 研究缘由第15-18页
        1.1.1 城镇化发展给新机制改革带来新的挑战第15-16页
        1.1.2 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呼唤必须深化改革第16-17页
        1.1.3 研究者的个人旨趣第17-18页
    1.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 文献综述第19-40页
        1.3.1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研究第19-25页
        1.3.2 新机制改革实施情况研究第25-38页
        1.3.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第38-40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40-44页
        1.4.1 农村第40-42页
        1.4.2 农村教育第42页
        1.4.3 机制第42-44页
    1.5 研究方法第44-49页
        1.5.1 资料收集阶段的方法第44-48页
        1.5.2 资料分析阶段的方法第48-49页
    1.6 样本基本特征第49-53页
2.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的理论依据第53-70页
    2.1 公共财政理论第53-62页
        2.1.1 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历程第53-56页
        2.1.2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范围第56-58页
        2.1.3 有关公共财政理论的争议与共识第58-60页
        2.1.4 公共财政理论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影响第60-62页
    2.2 财政分权理论第62-70页
        2.2.1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第62-64页
        2.2.2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第64-65页
        2.2.3 财政分权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争议第65-66页
        2.2.4 中国式财政分权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影响第66-70页
3.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第70-80页
    3.1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乡为主”的体制时期(1985-1993年)第70-71页
    3.2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镇为辅”时期(1994-2000年)第71-73页
    3.3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体制时期(2001-2005年)第73-76页
    3.4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时期(2006年至今)第76-80页
4.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的初步成效第80-109页
    4.1 政府财政投入主渠道功能凸显第80-87页
        4.1.1 地方各级财政关于免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的分担情况第82-84页
        4.1.2 地方各级财政关于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分担情况第84-85页
        4.1.3 地方各级财政关于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分担情况第85-86页
        4.1.4 地方各级财政关于免费教科书资金的分担情况第86页
        4.1.5 地方各级财政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分担情况第86-87页
    4.2 农村中小学校保运转水平得到提高第87-91页
        4.2.1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及生均水平逐年提高第87-89页
        4.2.2 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逐年提高第89-91页
    4.3 农民义务教育负担切实减轻第91-99页
        4.3.1 收费项目和收费额度显著减少第93-94页
        4.3.2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及补助比例显著提高第94-97页
        4.3.3 “营养餐改善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第97-99页
    4.4 “校财局管”制度促进经费管理精细化第99-101页
    4.5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得到保障第101-104页
        4.5.1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逐年提高第103页
        4.5.2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第103-104页
    4.6 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第104-109页
5.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第109-158页
    5.1 公用经费使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109-127页
        5.1.1 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偏低第109-113页
        5.1.2 农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运转相对困难第113-115页
        5.1.3 公用经费仍存在被挤占现象第115-124页
        5.1.4 部分地区市直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偏低第124-127页
    5.2 “免、补”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第127-136页
        5.2.1 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的质疑较大第127-128页
        5.2.2 贫困寄宿生补助比例、补助范围及发放方式不尽合理第128-134页
        5.2.3 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第134-136页
    5.3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第136-150页
        5.3.1 教师工资福利整体水平偏低第137-141页
        5.3.2 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141-144页
        5.3.3 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效果不尽理想第144-150页
    5.4 校舍维修改造机制存在的问题第150-158页
        5.4.1 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缺口较大第150-154页
        5.4.2 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第154-156页
        5.4.3 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困难第156-158页
6.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158-179页
    6.1 公共财政投入总量不能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需要第158-163页
    6.2 “分项目”承担主体存在错位现象第163-168页
    6.3 公用经费拨付方式缺乏科学性第168-175页
    6.4 诱致性变迁改革方式忽视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第175-177页
    6.5 教育部门的“弱经费管理权”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第177-179页
7.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79-193页
    7.1 基本结论第179-181页
    7.2 政策建议第181-193页
        7.2.1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第181-182页
        7.2.2 以满足学校实际需求为本位,建立科学合理的拨款方式第182-188页
        7.2.3 构建“以省为主”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及“以县为主”的校舍维修机制第188-190页
        7.2.4 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190-193页
参考文献第193-206页
附录第206-223页
致谢第223-224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24页

论文共2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神头泉域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土壤热物性参数测试及变化规律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