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1 趣味——童年趣味 | 第8-10页 |
| 1.1 趣味 | 第8页 |
| 1.2 童年趣味 | 第8-10页 |
| 2 童趣绘画的出现和发展 | 第10-13页 |
| 2.1 艺术家童趣风格的形成 | 第10-11页 |
| 2.1.1 童年生活的向往 | 第10页 |
| 2.1.2 科技时代的冲击 | 第10页 |
| 2.1.3 本我精神的追求 | 第10-11页 |
| 2.2 童趣绘画的发展 | 第11-13页 |
| 3 童趣绘画对儿童画的借鉴 | 第13-17页 |
| 3.1 造型——概括、简化抽象 | 第13-14页 |
| 3.2 情节——自然单纯、趣味性 | 第14-15页 |
| 3.3 色彩——鲜亮、装饰感 | 第15-17页 |
| 4 童趣在大师画面中的不同表现 | 第17-21页 |
| 4.1 齐白石——笔墨稚拙、单纯之趣 | 第17-18页 |
| 4.2 保罗.克利——幻想、幽默之趣 | 第18-19页 |
| 4.3 卢梭——原始、梦幻之趣 | 第19-21页 |
| 5 童趣绘画的艺术魅力及意义 | 第21-23页 |
| 5.1 童趣绘画的艺术魅力 | 第21页 |
| 5.2 童趣绘画的审美意义 | 第21-23页 |
| 结论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5页 |
| 后记 | 第25-26页 |
| 附图 |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