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微博的特征及其运营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 | 第7-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8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9-1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公安微博概述 | 第11-24页 |
第一节 公安微博出现的背景 | 第11-13页 |
一、新媒体时代的"自媒体"背景 | 第11-12页 |
二、现代信息社会的"浅阅读"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公安微博兴起的原因 | 第13-16页 |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 第13-14页 |
二、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 第14-15页 |
三、公安宣传的现实需要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公安微博的界定 | 第16-20页 |
一、微博客及其传播机理 | 第16-19页 |
二、公安微博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公安微博的分类 | 第20-24页 |
一、按照公安微博的主体分类 | 第20-22页 |
二、按照公安微博的内容分类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公安微博的特征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公安微博与传统公安宣传方式的比较 | 第24-26页 |
一、公安宣传及传统的公安宣传方式 | 第24-25页 |
二、公安微博与传统公安宣传方式的比较优势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与其他微博客主体的比较 | 第26-29页 |
一、公安微博与草根微博的比较 | 第26-27页 |
二、公安微博与名人微博的比较 | 第27-28页 |
三、公安微博与(其他)政府(部门)微博的比较 | 第28-29页 |
四、公安微博与企业等组织形式的微博的比较 | 第29页 |
第三节 公安微博的特征 | 第29-31页 |
一、传播主体的特殊性 | 第29页 |
二、传播内容的社会性 | 第29-30页 |
三、受众参与的积极性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公安微博的运营目的 | 第31-35页 |
第一节 公安机关运营公安微博的自身效益 | 第31-33页 |
一、塑造公安机关良好的公共形象 | 第31页 |
二、提高公安机关的公共信息服务度 | 第31-32页 |
三、拓宽公安机关的信息收集渠道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公安机关运营公安微博的社会效益 | 第33-35页 |
一、应对危机事件的挑战 | 第33-34页 |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减压阀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公安微博的运营策略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公安微博现有运营策略存在问题 | 第35-37页 |
一、文本碎片化和网络隐患导致的内容质量堪忧 | 第35-36页 |
二、技术与文化限制导致的传播对象有限 | 第36页 |
三、传播主体的特殊性导致的话语权强势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充分运用公安微博的策略 | 第37-41页 |
一、转变理念,加强营销 | 第37-38页 |
二、落实操作,加强策划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