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软件定义光网络传输下的硬件节点结构和保护机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软件定义光网络简介 | 第9-12页 |
1.2.1 软件定义网络简介 | 第10-11页 |
1.2.2 软件定义网络在光网络中应用和发展 | 第11-12页 |
1.3 光网络传输下硬件节点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论文组成和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1.4.1 论文组成 | 第14-15页 |
1.4.2 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于软件定义光网络的软件设计 | 第16-26页 |
2.1 软件设计需求 | 第16页 |
2.2 软件架构 | 第16-20页 |
2.2.1 网管模块 | 第17页 |
2.2.2 NOX控制器模块 | 第17-18页 |
2.2.3 Switch模块 | 第18-19页 |
2.2.4 FlowVisor模块 | 第19-20页 |
2.3 Switch后台模块设计 | 第20-24页 |
2.3.1 设计流程 | 第21-22页 |
2.3.2 Switch与硬件节点状态图 | 第22-23页 |
2.3.3 程序流程 | 第23-24页 |
2.4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软件定义光网络传输下的硬件节点 | 第26-37页 |
3.1 软件定义光网络中硬件节点的实现 | 第26-30页 |
3.1.1 硬件光节点的结构 | 第26-29页 |
3.1.2 硬件节点的可编程控制 | 第29-30页 |
3.2 软件定义光网络中硬件节点的保护 | 第30-36页 |
3.2.1 传统光节点的保护 | 第30-31页 |
3.2.2 网络功能虚拟化架构 | 第31-35页 |
3.2.3 网络功能虚拟化实现步骤 | 第35-36页 |
3.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软件定义光网络实验平台 | 第37-48页 |
4.1 实验平台架构 | 第37-41页 |
4.1.1 硬件平台设备组成 | 第37-40页 |
4.1.2 网络结构 | 第40-41页 |
4.2 OpenFlow协议扩展方案 | 第41-43页 |
4.3 实验平台功能展示 | 第43-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48-4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