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1页 |
第二章 地衣内生来源的肉盘菌科真菌16-18-7-2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 第21-47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21-25页 |
第二节 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解析 | 第25-44页 |
第三节 体外抗肿瘤生物活性评价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化合物1-7的生源关系探讨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地衣内生来源的肉盘菌科真菌63-9-1-1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 第47-69页 |
第一节 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解析 | 第49-67页 |
第二节 对化合物Sarcosolactone A(10)和Sarcosolactone B(11)生物合成途径的初步探讨 | 第67-69页 |
第四章 红树林土壤来源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CAVOURENSIS(210708)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 第69-77页 |
第一节 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解析 | 第70-76页 |
第二节 体外抗肿瘤生物活性评价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红树林土壤来源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CARPATICUS(172917)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77-84页 |
第一节 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解析 | 第78-82页 |
第二节 体外抗肿瘤生物活性评价 | 第82页 |
第三节 改变菌株172917的发酵条件以考察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 第82-84页 |
第六章 放线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 ATCC | 第84-93页 |
第一节 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解析 | 第85-92页 |
第二节 抗炎生物活性评价 | 第92-93页 |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 第93-95页 |
第八章 实验部分 | 第95-109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95页 |
8.1.1 常用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95页 |
8.1.2 波谱数据测定所需仪器 | 第95页 |
第二节 菌株的培养发酵 | 第95-98页 |
8.2.1 肉盘菌科真菌16-18-7-2和63-9-1-1的培养和大米发酵 | 第95-96页 |
8.2.2 菌株63-9-1-1的液体发酵方法 | 第96-97页 |
8.2.3 菌株Streptomyces cavourensis(210708)的发酵培养 | 第97页 |
8.2.4 菌株Streptomyces carpaticus(172917)的发酵培养 | 第97页 |
8.2.5 菌株Streptomyces venezuelae ATCC 15439的发酵培养 | 第97-98页 |
第三节 菌株的提取分离流程 | 第98-101页 |
8.3.1 Sarcosomataceae真菌16-18-7-2的提取分离 | 第98页 |
8.3.2 Sarcosomataceae真菌63-9-1-1的提取分离 | 第98-99页 |
8.3.2.1 大米发酵产物的分离 | 第98-99页 |
8.3.2.2 液体发酵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 第99页 |
8.3.3 Streptomyces cavourensis(210708)的提取分离 | 第99-100页 |
8.3.4 Streptomyces carpaticus(172917)的提取分离 | 第100-101页 |
8.3.4.1 原培养基的大量发酵产物的提取分离 | 第100页 |
8.3.4.2 菌株172917极端环境(高盐,寡营养和强碱环境)培养基代谢产物的提取和LC-MS的分析 | 第100-101页 |
8.3.5 Streptomyces venezuelae ATCC 15439的提取分离 | 第101页 |
第四节 化合物理化性质 | 第101-107页 |
第五节 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株生长活性测试(MTT法) | 第107页 |
8.5.1 原理 | 第107页 |
8.5.2 实验方法 | 第107页 |
第六节 化合物抗炎活性评价 | 第107-109页 |
8.6.1 细胞培养和模型的建立 | 第107-108页 |
8.6.2 T细胞增殖的检测方法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6页 |
附录 | 第116-179页 |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179-180页 |
致谢 | 第180-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