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调研过程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调研过程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养老机构及其分类 | 第17页 |
2.1.2 高端养老机构 | 第17-18页 |
2.1.3 养老服务需求 | 第18页 |
2.1.4 养老服务供给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页 |
2.2.2 推拉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沈阳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供需现状 | 第21-28页 |
3.1 老年人对沈阳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需求现状 | 第21-24页 |
3.1.1 生活环境需求 | 第21页 |
3.1.2 基础服务需求 | 第21-23页 |
3.1.3 医疗康复需求 | 第23页 |
3.1.4 精神慰藉需求 | 第23-24页 |
3.2 沈阳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供给现状 | 第24-28页 |
3.2.1 生活环境 | 第24页 |
3.2.2 基础服务 | 第24-25页 |
3.2.3 医疗康复服务 | 第25-26页 |
3.2.4 精神慰藉服务 | 第26-28页 |
第4章 沈阳养老服务中心供需矛盾表现 | 第28-33页 |
4.1 生活环境满足养员需求 | 第28-29页 |
4.1.1 室外环境满足养员需求 | 第28页 |
4.1.2 室内环境满足养员需求 | 第28-29页 |
4.2 基础服务满足养员需求 | 第29-30页 |
4.2.1 膳食服务满足养员需求 | 第29页 |
4.2.2 生活照料服务满足养员需求 | 第29-30页 |
4.3 医疗康复服务未满足养员需求 | 第30页 |
4.3.1 医疗康复设施未满足养员需求 | 第30页 |
4.3.2 医疗康复服务未满足养员需求 | 第30页 |
4.4 精神慰藉服务满意度参差不齐 | 第30-33页 |
4.4.1 针对尊重需求服务的供需矛盾 | 第31页 |
4.4.2 娱乐交往服务的供需矛盾 | 第31-32页 |
4.4.3 自我实现服务的供需矛盾 | 第32页 |
4.4.4 针对精神需求的特色服务的供需矛盾 | 第32-33页 |
第5章 沈阳养老服务中心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 | 第33-38页 |
5.1 养老机构方面 | 第33-36页 |
5.1.1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 第33页 |
5.1.2 沟通、反馈机制不完善 | 第33-34页 |
5.1.3 医疗康复设施不完善 | 第34-35页 |
5.1.4 服务队伍不专业 | 第35-36页 |
5.2 老人自身方面 | 第36-38页 |
5.2.1 部分养员性格孤僻 | 第37页 |
5.2.2 文化程度较高的养员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护理员存在偏见 | 第37页 |
5.2.3 部分养员要求过于苛刻 | 第37-38页 |
第6章 探求沈阳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优化对策 | 第38-45页 |
6.1 养老机构方面 | 第38-41页 |
6.1.1 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 第38页 |
6.1.2 完善沟通、反馈机制 | 第38-39页 |
6.1.3 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性 | 第39页 |
6.1.4 优化“医养结合”过渡期的服务 | 第39-40页 |
6.1.5 完善精神慰藉服务 | 第40-41页 |
6.2 养员自身方面 | 第41-42页 |
6.2.1 主动沟通 | 第41-42页 |
6.2.2 消除偏见 | 第42页 |
6.2.3 端正态度 | 第42页 |
6.3 构建养老院服务优化的支持网络 | 第42-45页 |
6.3.1 政府支持 | 第42-43页 |
6.3.2 家庭支持 | 第43页 |
6.3.3 社会支持 | 第43-4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5-4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