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光和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双目视觉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结构光视觉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研究现状简析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结构光双目视觉三维重建系统组成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结构光双目视觉三维重建系统模型 | 第16-18页 |
2.3 结构光双目视觉三维重建系统硬件设计 | 第18-20页 |
2.3.1 结构光双目视觉三维重建系统设计指标 | 第18页 |
2.3.2 硬件选型 | 第18-19页 |
2.3.3 硬件平台搭建 | 第19-20页 |
2.4 结构光双目视觉三维重建系统软件设计 | 第20-25页 |
2.4.1 结构光图案编码 | 第20-23页 |
2.4.2 系统软件模块功能划分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双目视觉系统的标定 | 第26-39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相机成像原理 | 第26-30页 |
3.2.1 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 第26-28页 |
3.2.2 相机畸变校正 | 第28-30页 |
3.3 相机标定 | 第30-35页 |
3.3.1 相机标定原理 | 第30-32页 |
3.3.2 双目相机联合标定 | 第32-33页 |
3.3.3 相机标定实验 | 第33-35页 |
3.4 双目极线校正 | 第35-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图像处理和图像匹配 | 第39-54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图像滤波 | 第39-41页 |
4.3 图像二值化处理和边缘检测 | 第41-46页 |
4.3.1 常见的二值化方法 | 第41-42页 |
4.3.2 基于正反码图案的二值化方法 | 第42-44页 |
4.3.3 条纹边缘检测算法 | 第44-46页 |
4.4 结构光编码图案解码 | 第46-48页 |
4.4.1 有效测量区域的测定 | 第46-48页 |
4.4.2 格雷码解码 | 第48页 |
4.5 图像匹配 | 第48-51页 |
4.5.1 图像匹配中的基本约束 | 第49页 |
4.5.2 基于灰度相似性的匹配优化算法 | 第49-51页 |
4.6 视差填充和三维坐标值的计算 | 第51-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三维重建实验 | 第54-61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玩具大白重建实验 | 第54-57页 |
5.3 标准平面重建实验 | 第57-58页 |
5.4 三维重建系统重建精度分析 | 第58-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