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0-13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 第22-23页 |
1.5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1.5.1 研究范围 | 第23-24页 |
1.5.2 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第2章 社区商业空间布局研究基础 | 第25-42页 |
2.1 社区商业基础理论 | 第25-28页 |
2.1.1 中心地理论 | 第25页 |
2.1.2 商圈理论 | 第25-26页 |
2.1.3 地价理论 | 第26页 |
2.1.4 消费者行为空间理论 | 第26页 |
2.1.5 零售业态演变理论 | 第26-27页 |
2.1.6 理论基础概述 | 第27-28页 |
2.2 哈尔滨社区商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研究基础 | 第28-33页 |
2.2.1 哈尔滨市城市空间结构及社区发展对社区商业布局的影响 | 第28-30页 |
2.2.2 哈尔滨人口结构、消费能力分析 | 第30-33页 |
2.2.3 哈尔滨土地供应现状对布局的影响 | 第33页 |
2.3 哈尔滨社区商业模式演变进程 | 第33-36页 |
2.3.1 建国初期的“杂食店”模式 | 第34页 |
2.3.2“仓买”模式 | 第34-35页 |
2.3.3“住宅底商”模式 | 第35页 |
2.3.4“社区商业中心”、“社区商业街”模式 | 第35-36页 |
2.4 哈尔滨社区商业现状分析 | 第36-41页 |
2.4.1 哈尔滨社区商业业态现状 | 第36-39页 |
2.4.2 社区商业规模现状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哈尔滨社区商业空间布局实例研究 | 第42-61页 |
3.1 老城区——开放社区里的“商住混合”模式 | 第43-48页 |
3.1.1 社区简介 | 第43-44页 |
3.1.2 业态分析 | 第44-46页 |
3.1.3 社区商业业态空间布局 | 第46-48页 |
3.2 哈西新区——封闭社区中的“住宅底商”模式 | 第48-54页 |
3.2.1 社区简介 | 第48-50页 |
3.2.2 业态分析 | 第50-52页 |
3.2.3 空间布局特征 | 第52-54页 |
3.3 松北新区——“社区商业中心”模式 | 第54-57页 |
3.3.1 社区简介 | 第54-55页 |
3.3.2 业态分析 | 第55-56页 |
3.3.3 空间布局特征 | 第56-57页 |
3.4 社区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57-60页 |
3.4.1 待优化的开发模式 | 第58页 |
3.4.2 待升级的社区业态 | 第58页 |
3.4.3 待完善的空间结构 | 第58-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哈尔滨社区商业发展对策 | 第61-73页 |
4.1 哈尔滨社区商业发展模式相关策略 | 第61-65页 |
4.1.1 新旧社区联动发展 | 第61-63页 |
4.1.2 社区商业多职能发展 | 第63-64页 |
4.1.3 社区商业规范发展 | 第64-65页 |
4.2 哈尔滨社区商业业态选择策略 | 第65-68页 |
4.2.1 社区商业业态升级策略 | 第65-67页 |
4.2.2 社区商业分类策略 | 第67-68页 |
4.3 哈尔滨社区商业的空间结构规划建议 | 第68-72页 |
4.3.1 社区商业外部空间结构建议 | 第68-70页 |
4.3.2 社区商业内部空间结构建议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