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兔儿干村绿色庄廓民居示范工程研究与实践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乡村民居营建的当代审视 | 第10页 |
1.1.2“记得住乡愁”的要求 | 第10-11页 |
1.2 设计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绿色庄廓民居的实践 | 第11页 |
1.2.2 适宜技术的探索 | 第11页 |
1.2.3 绿色庄廓示范工程的推广 | 第11-12页 |
1.3 设计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3.1 设计研究范围界定 | 第12页 |
1.3.2 设计研究对象确定 | 第12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4.1 绿色庄廓民居 | 第12-13页 |
1.4.2 适宜技术 | 第13页 |
1.5 设计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6 国内外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1.6.1 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 | 第14页 |
1.6.2 关于青海东部地区庄廓的研究 | 第14-16页 |
1.7 设计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绿色民居的相关探索 | 第18-32页 |
2.1 我国绿色建筑的探索和问题 | 第18-20页 |
2.1.1 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 | 第18页 |
2.1.2 我国绿色建筑实践的问题 | 第18-20页 |
2.2 绿色民居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1 整合设计——一种整体设计方法 | 第20-21页 |
2.2.2 适宜技术—一种有效技术途径 | 第21-22页 |
2.2.3 全寿命周期评价——一种绿色评价体系 | 第22-24页 |
2.3 绿色民居相关实践及启示 | 第24-30页 |
2.3.1 在地实践——石家村生态农宅项目 | 第24-27页 |
2.3.2 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传统村落兔儿干村民居的现状调研 | 第32-50页 |
3.1 兔儿干村的介绍 | 第32-35页 |
3.1.1 村落的简介 | 第32页 |
3.1.2 村落的气候地貌 | 第32-34页 |
3.1.3 村落的文化特征 | 第34-35页 |
3.1.4 村落的经济资源 | 第35页 |
3.2 兔儿干村的民居现状调研 | 第35-40页 |
3.2.1 村落的布局结构特征 | 第35-37页 |
3.2.2 兔儿干村民居现状调研 | 第37-39页 |
3.2.3 新型民居的调查 | 第39-40页 |
3.3 传统庄廓的生存智慧总结 | 第40-44页 |
3.3.1 聚落层面 | 第41页 |
3.3.2 建筑单体层面 | 第41-44页 |
3.4 兔儿干村民居的主要问题 | 第44-47页 |
3.4.1 村落整体层面 | 第45页 |
3.4.2 传统庄廓民居单体层面 | 第45-47页 |
3.5 绿色庄廓示范工程营建模式思考 | 第47-49页 |
3.5.1 绿色庄廓设计模式 | 第47-48页 |
3.5.2 施工组织模式 | 第48-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绿色庄廓示范民居设计 | 第50-96页 |
4.1 绿色庄廓示范民居项目概况 | 第50-57页 |
4.1.1 项目定位和经济技术指标 | 第50-51页 |
4.1.2 项目相关技术规范 | 第51页 |
4.1.3 项目基地分析 | 第51-53页 |
4.1.6 项目方案图纸成果 | 第53-57页 |
4.2 绿色庄廓示范民居建筑构思 | 第57-59页 |
4.2.1 设计指导思想 | 第57页 |
4.2.2 方案构想推敲 | 第57-59页 |
4.3 绿色庄廓示范民居建筑方案设计 | 第59-62页 |
4.3.1 平面设计 | 第59-61页 |
4.3.2 立面设计 | 第61-62页 |
4.3.3 剖面设计 | 第62页 |
4.4 绿色庄廓示范民居工程设计 | 第62-82页 |
4.4.1 绿色建筑设计 | 第63-67页 |
4.4.2 平面图设计 | 第67-69页 |
4.4.3 立面图设计 | 第69-70页 |
4.4.4 剖面图设计 | 第70-71页 |
4.4.5 土钢结构体系设计 | 第71-73页 |
4.4.6 楼梯详图 | 第73-74页 |
4.4.7 卫生间详图 | 第74-75页 |
4.4.8 墙身和门窗做法详图 | 第75-78页 |
4.4.9 建筑防水设计 | 第78-79页 |
4.4.10 设备施工图设计 | 第79-82页 |
4.5 工程预算 | 第82-83页 |
4.5.1 资金的来源和分配 | 第82页 |
4.5.2 造价估算 | 第82-83页 |
4.6 绿色庄廓示范民居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 第83-94页 |
4.6.1 抗震性能提升 | 第83-86页 |
4.6.2 传统乡土技艺优化与提升 | 第86-92页 |
4.6.3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 | 第92-9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绿色庄廓示范民居施工 | 第96-124页 |
5.1 施工准备 | 第97-100页 |
5.1.1 人员组织分工 | 第97页 |
5.1.2 工具准备 | 第97页 |
5.1.3 地方建筑材料的调研 | 第97-99页 |
5.1.4 学术交流 | 第99页 |
5.1.5 试验墙体夯筑 | 第99-100页 |
5.2 承重体系施工 | 第100-106页 |
5.2.1 毛石基础砌筑 | 第100-102页 |
5.2.2 圈梁浇筑 | 第102-103页 |
5.2.3 轻钢结构施工 | 第103-105页 |
5.2.4 复合楼板施工 | 第105-106页 |
5.3 维护体系施工 | 第106-119页 |
5.3.1 新型夯土墙夯筑 | 第106-112页 |
5.3.2 生土砖隔墙砌筑 | 第112-114页 |
5.3.3 门窗安装 | 第114-116页 |
5.3.4 屋面施工 | 第116-117页 |
5.3.5 阳光庭院施工 | 第117-119页 |
5.4 其他设施施工 | 第119-121页 |
5.4.1 楼梯施工 | 第119-120页 |
5.4.2 女儿墙施工 | 第120页 |
5.4.3 太阳能设备的安装 | 第120-121页 |
5.5 室内装修 | 第121-122页 |
5.5.1 秸秆生态复合材料装修技术 | 第121-12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六章 示范工程总结与思考 | 第124-136页 |
6.1 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 | 第124-129页 |
6.1.1 示范房建设的积极影响 | 第124-125页 |
6.1.2 绿色庄廓民居的有效实践 | 第125-129页 |
6.1.3 建筑学介入下的乡土语言重新建构 | 第129页 |
6.2 示范工程的不足之处 | 第129-134页 |
6.2.1 设计及建造过程中的不足 | 第129-133页 |
6.2.2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矛盾 | 第133-13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9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139-140页 |
附录2 建设部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作品名单 | 第140-142页 |
附录3 图表来源说明 | 第142-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