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三七连作对土壤酶活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三七概述第12页
    1.2 三七药用价值第12-14页
        1.2.1 止血第12页
        1.2.2 活血第12-13页
        1.2.3 抗炎消肿第13页
        1.2.4 抗肿瘤第13页
        1.2.5 其他功效第13-14页
    1.3 三七连作障碍影响因素第14-16页
        1.3.1 土壤理化特性第14页
        1.3.2 土壤酶活性第14-15页
        1.3.3 土壤微生物第15页
        1.3.4 土传病害第15页
        1.3.5 植物的化感自毒第15-16页
    1.4 三七连作的防治措施第16-18页
        1.4.1 合理轮作第16-17页
        1.4.2 合理施肥第17页
        1.4.3 土壤灭菌第17-18页
    1.5 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8-19页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9-21页
        1.6.1 研究意义第19页
        1.6.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6.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连作对三七生长及抗根腐病相关基因的影响第21-30页
    2.1 材料第21-22页
        2.1.1 试验设计第21-22页
        2.1.2 三七生长调查及样品采集第22页
    2.2 方法第22-25页
        2.2.1 三七根RNA的提取第22-24页
        2.2.2 逆转录第24页
        2.2.3 PCR荧光定量第24-25页
        2.2.4 数据处理第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2.3.1 三七出苗率、存苗率的动态变化第25-26页
        2.3.2 三七根腐发病率的动态变化第26-27页
        2.3.3 新地与连作地对三七抗根腐病相关基因的影响第27-28页
    2.4 讨论第28-29页
        2.4.1 连作间隔不同年限对三七生长和抗根腐病相关基因的影响第28-29页
        2.4.2 施用CaMgP和nBPT对三七生长和抗根腐病相关基因的影响第29页
    2.5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三七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30-43页
    3.1 材料第30-31页
        3.1.1 试验设置第30页
        3.1.2 样品采集第30-31页
    3.2 方法第31-32页
        3.2.1 土壤酶活性测定第31页
        3.2.2 数据处理第31-3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2-40页
        3.3.1 新地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的影响第32-35页
        3.3.2 连作地不同间隔年限对土壤酶活的影响第35-39页
        3.3.3 土壤酶活与三七存苗率及根腐发病率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3.3.4 三七发病株与健康株根际土壤酶活比较第40页
    3.4 讨论第40-42页
        3.4.1 新地增施CaMgP和nBPT对土壤酶活的影响第40-41页
        3.4.2 连作地不同间隔年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41页
        3.4.3 土壤酶活性对三七生长的影响第41-42页
    3.5 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三七连作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43-63页
    4.1 材料第43页
        4.1.1 试验设置第43页
        4.1.2 样品采集第43页
    4.2 方法第43-44页
        4.2.1 土壤p H测定第43-44页
        4.2.2 土壤水溶性盐基离子含量测定第44页
        4.2.3 土壤氮磷钾含量测定第4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4-60页
        4.3.1 新地不同处理对土壤p H的影响第44-45页
        4.3.2 新地不同处理对土壤水溶性盐含量的影响第45-46页
        4.3.3 新地不同处理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第46-50页
        4.3.4 连作地不同间隔年限对土壤pH的影响第50-51页
        4.3.5 连作地不同间隔年限对土壤水溶性盐含量的影响第51-53页
        4.3.6 连作地不同间隔年限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第53-57页
        4.3.7 土壤化学性质与三七存苗率及根腐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第57-59页
        4.3.8 三七发病株与健康株根际土壤化学性质比较第59-60页
    4.4 讨论第60-62页
        4.4.1 新地增施CaMgP和nBPT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60-61页
        4.4.2 连作地不同间隔年限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61页
        4.4.3 土壤化学性质对三七生长的影响第61-62页
    4.5 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三七连作障碍的生物消减第63-70页
    5.1 材料第63页
        5.1.1 样品来源第63页
        5.1.2 试验处理第63页
    5.2 方法第63-64页
        5.2.1 三七出苗率和存苗率以及根腐发病率调查第63-64页
        5.2.2 土壤酶活性测定第64页
        5.2.3 数据处理第6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5.3.1 生物炭和生物菌肥对三七出苗率和存苗率的影响第64-65页
        5.3.2 生物炭和生物菌肥对三七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第65页
        5.3.3 生物炭和生物菌肥对三七种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65-66页
        5.3.4 施用生物炭和生物菌肥的三七健康株与病株土壤酶活比较第66-67页
    5.4 讨论第67-69页
        5.4.1 生物炭和生物菌肥对三七生长的影响第67-68页
        5.4.2 生物炭和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的影响第68页
        5.4.3 土壤酶活性对三七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第68-69页
    5.5 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总结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硝基烯化合物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及多环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餐厨垃圾沼气发酵接种物驯化过程中水解酶活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研究